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成語

怎麼搞的「悉鬆平常」老是記成「疏鬆平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身臨其境 ㄕㄣ ㄌㄧㄣˊ ㄑㄧˊ ㄐㄧㄥˋ
親自到達那地方。《三俠五義》第六五回:「及至身臨其境,只落得『原來如此』四個大字。」也作「身當其境」。

暗度陳倉ㄢˋ ㄉㄨˋ ㄔㄣˊ ㄘ
漢高祖劉邦聽從韓信建議,表面上公開派人修築棧道,暗中卻由陳倉出兵,進而平定三秦。比喻出其不意、從旁突擊的戰略。典出《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後用「暗度陳倉」比喻暗中進行的活動,亦用於比喻男女私通。

一莖九穗 ㄧ ㄐㄧㄥ ㄐㄧㄡˇ ㄙㄨㄟˋ
古代有嘉禾一莖六穗、一莖九穗的記載,認為是祥瑞之兆。
相傳東漢光武帝劉秀出世當年,出現一根禾莖長出九穗的異象。《東觀漢記.卷一.世祖光武皇帝紀》:「是歲有嘉禾生一莖九穗,長大于凡禾,縣界大豐熟,因名帝曰秀。」後以一禾九穗比喻祥瑞的徵兆。《幼學瓊林.卷一.朝廷類》:「一禾九穗,祥鍾漢代。」

擺了一道ㄅㄞˇ ˙ㄌㄜ ㄧ ㄉㄠˋ
捉弄。如:「他被人擺了一道。」
算計、陷害。【例】他被朋友擺了一道。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ㄇㄧˇ ㄅㄨˋ ㄧㄡˇ ㄔㄨ ㄒㄧㄢˇ
凡事都有個開始,但經常不了了之,沒個結果。語出《詩經.大雅.蕩》:「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後借此語以諷諭持志不終的人。《晉書.卷五三.愍懷太子傳》:「信惑姦邪,疏斥正士,好屠酤之賤役,耽苑囿之佚游,可謂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者也。」

雷厲風行 ㄌㄟˊ ㄌㄧˋ ㄈㄥㄒㄧㄥˊ
厲:猛烈。象雷那樣猛烈,象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出處】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親聽斷,旋乾轉坤;關機闔開,雷厲風行。”

隔三岔五 ㄍㄜˊ ㄙㄢ ㄔㄚˋ ㄨˇ
每隔三、五天;常常。也作「隔三差五」。

相濡以沫 ㄒㄧㄤ ㄖㄨˊ ㄧˇ ㄇㄛˋ
泉水乾涸,魚兒以口沫互相潤溼。比喻人們在困境中,互相以微力救助。語出《莊子.大宗師》。

晨昏定省 ㄔㄣˊ ㄏㄨㄣ ㄉㄧㄥˋ ㄒㄧㄥˇ
子女侍奉父母的日常儀節。見昏定晨醒條。
出處:宋˙陸游˙上殿劄子:所謂悅親之道,非薦旨甘,奉輕暖也,非晨昏定省,冬夏溫凊也。
出處《禮記‧曲禮上》:「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清,昏定而晨省。」釋義晚間服侍就寢,早上省視問安。舊時侍奉父母的日常禮節。

蘭因絮果 ㄌㄢˊ ㄧㄣ ㄒㄩˋ ㄍㄨㄛˇ
蘭因:比喻美好的結合;絮果:比喻離散的結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時美滿,最終離異。

不遑多讓 ㄅㄨˋ ㄏㄨㄤˊ ㄉㄨㄛ ㄖㄤˋ
形容實力相當,表現不凡
無暇多所謙讓。如:小王與小李平常就愛鬥嘴,此次共同主持節目,兩人更是不遑多讓,互爭鋒頭。

漫不經心 ㄇㄢˋ ㄅㄨˋ ㄐㄧㄥ ㄒㄧㄣ
不以為意﹑漠不關心﹑痛癢無關
毫不留意。三俠五義˙第六十九回:往往有那不讀書的人,以為先生的飯食隨便俱可,漫不經心的很多。那似這秦員外拿著先生當天神敬的一般。亦作漫不經意。

力挽狂瀾 ㄌㄧˋ  ㄨㄢˇ  ㄎㄨㄤˊ  ㄌㄢˊ
阻遏、扭轉異端邪說的橫行。語本唐.韓愈.進學解:「障百川而東之,迴狂瀾於既倒 。」比喻盡力挽回險惡的局勢。元.王惲.挽李子陽詩二首之二:「筆端力挽狂瀾倒, 袖裡親攜太華來。」

開枝散葉 ㄎㄞ  ㄓ  ㄙㄢˋ  ㄧㄝˋ
與【枝繁葉茂】意義相近,原義是指『樹木的枝葉繁密茂盛』。用來比喻『兒孫滿堂,子孫眾多』。

鋪天蓋地 ㄆㄨ ㄊㄧㄢ ㄍㄞˋ ㄉㄧˋ
形容聲勢大,威勢猛。如:大軍鋪天蓋地向前推進。

無時無刻 ㄨˊ ㄕˊ ㄨˊ ㄎㄜˋ
任何時刻。初刻拍案驚奇˙卷六:「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卻像掉下了一件甚麼東西的,無時無刻不在心上。」

越俎代庖 ㄩㄝˋ ㄗㄨˇ ㄉㄞˋ ㄆㄠˊ
俎,古代祭祀時,用來盛祭品的禮器。
越俎代庖指掌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代替廚師下廚。
後用以比喻踰越自己的職分而代人做事。
也有人用代庖越俎 ,代越庖俎 。
出處:●語本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一語成讖 ㄧ ㄩˇ ㄔㄥˊ ㄔㄣˋ
讖,預言。
一語成讖指本為一句無心的話,竟然變成預言且應驗了。如:「想不到他當初的一句玩笑話,竟然一語成讖,令人不勝唏噓。」

咄咄逼人 ㄉㄨㄛˋ ㄉㄨㄛˋ ㄅㄧ ㄖㄣˊ
咄咄,本為驚懼之聲,後用來表示氣勢很盛。
咄咄逼人指盛氣凌人,使人驚懼。

直抒胸臆 ㄓˊ ㄕㄨ ㄒㄩㄥ ㄧˋ
直率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胸臆:胸部,心中的想法,胸懷、氣度 

口若懸河 ㄎㄡˇ ㄖㄨㄛˋ ㄒㄩㄢˊ ㄏㄜˊ
比喻說話滔滔不絕,能言舌辯。金瓶梅.第三十三回:「但遇著人,或坐或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就是一回。」儒林外史.第四回:「知縣見他說的口若懸河,又是本朝確切典故,不由得不信。」亦作「懸河瀉水」。

授受 ㄕㄡˋ ㄕㄡˋ
給與和接受。泛指接觸。
後漢書˙卷二十二˙朱祐等傳˙論曰:猶能授受惟庸,勛賢皆序。紅樓夢˙第四十一回:你那裡和他說話授受去,越發連你也髒了。

顢頇駑鈍 ㄇㄢˊ ㄏㄢ ㄋㄨˊ ㄉㄨㄣˋ
形容不明事理,糊裡糊塗,才能低下愚鈍,常用為自謙之辭。
出處:文明小史˙第三十回:「這後任的東家是個旗人,有些顢頇,伯集既是老手,有幾樁事辦得不免霸道些,人家恨了他,都說他壞話。」
出處: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庶竭駑鈍,攘除奸凶。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老臣雖駑鈍,願隨將軍一往。」

蔥蘢 ㄘㄨㄥ ㄌㄨㄥˊ
草木青翠茂盛的樣子。

魂牽夢縈 ㄏㄨㄣˊ ㄑ一ㄢ ㄇㄥˋ 一ㄥˊ
縈,旋繞。
魂牽夢縈形容十分掛念、思念的樣子。
如:在外飄泊多年,今天他終於回到魂牽夢縈的故鄉。或作魂縈夢牽。

愛屋及烏 ㄞˋ ㄨ ㄐ一ˊ ㄨ
因愛一個人,連帶地也愛護停留在他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也連帶地關愛與他有關的一切。

窒礙難行 ㄓˋ ㄞˋ ㄋㄢˊ ㄒ一ㄥˊ
有所阻礙,難以進行。如:這個計畫阻力太大,窒礙難行,恐怕得改弦更張,另謀良策。

裒多益寡 ㄆㄡˊ ㄉㄨㄛ 一ˋ ㄍㄨㄚˇ
減多餘以補不足。
裒:減少;
拿多餘的一方,增加給缺少的一方。比喻多接受別人的意見,彌補自己

望塵莫及 ㄨㄤˋ ㄔㄣˊ ㄇㄛˋ ㄐ一ˊ
比喻遠遠落在他人之後。用在「能力不足」的表述上。

自嘆不如 ㄗˋ ㄊㄢˋ ㄅㄨˋ ㄖㄨˊ
自認為比不上。

韜光養晦 ㄊㄠ ㄍㄨㄤ ㄧㄤˇ ㄏㄨㄟˋ
比喻隱藏才能,不露於外。即有才能的人隱居世外,不為人所知。
韜ㄊㄠ,藏也。韜光,收斂光采。
晦ㄏㄨㄟˋ,暗也。養晦,比喻隱居。

盤桓 ㄆㄢˊ ㄏㄨㄢˊ
徘徊、留連不前。觀望。逗留。廣大的樣子。

欲拒還迎 ㄩˋ ㄐㄩˋ ㄏㄨㄢˊ 一ㄥˊ
對於某些事物心裡很喜愛可是在觀念或者某些因素之下不可以直接表達出內心的感受!
(意思與半推半就差不多)

心猿意馬 ㄒ一ㄣ ㄩㄢˊ 一ˋ ㄇㄚˇ
心思如猿猴不定地跳躍、快馬四處地奔馳而難以控制。比喻心思不專注集中。

流言蜚語 ㄌㄧㄡˊ 一ㄢˊ ㄈㄟ ㄩˇ
蜚ㄈㄟ,沒有根據、不實的。通飛。
本指製造不實的傳言,用來詆毀他人。後泛指謠言。

言簡意賅 一ㄢˊ ㄐ一ㄢˇ 一ˋ ㄍㄞ
用簡要清晰的文字、語言就可完整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或意思
賅:完整、完備的。

安身立命 ㄢ ㄕㄣ ㄌ一ˋ ㄇ一ㄥˋ
安身,得以容身。
立命,精神安定。
安身立命指有了容身之處,生活有著落,精神上有所寄託。
水滸傳˙第二回:「那裡是用人去處,足可安身立命。」
文明小史˙第三十七回:「你們正在青年,須要曉得安身立命的道理。」亦作「立命安身」。

抜擢(日語)
提拔,提升,选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