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 星期六

網路資料:什麼是契種(作)呢?

只是買個葡萄,不懂上面為什麼寫「信義鄉契作葡萄」,跟其他的差在哪裡

什麼是契種(作)呢?
2016年3月31日

南台灣觀光果園最近推廣企業契作,通常大家第一句都會問:”甚麼是契作(種)?”
這邊簡單的跟大家解釋,就是:契約式耕作(種),或又稱契種,一塊土地透過與購買者與生產者簽定契約,共同依照合約精神來生產與銷售。
白話一點的方式就是,契種戶以一定的資金,委託農民協助代耕,並按照合約的內容進行,農夫可以得到基本的保障,而契種戶透過合約可以獲得有品質且又合理價位的農作物(不需經手大中小盤商)

詳細點的解說為,契作是一個好交易制度
南澳自然田所倡導的「契作代耕文章」是一種重新建構農人、土地及契作業主的新制度。這一個制度就是透過定價預購的辦法把原來的「食物消費者」轉變成為「作物的主人」,而農人則成為契作業主的代耕伙伴。在這樣的契作代耕架構中,食物的主人委託農夫,以無農藥無肥料添加的自然農法代為耕作照護作物,讓作物主人能夠取得安全健康的美好食物

=>一個從制度面保障食物自然健康的方法

契作代耕要從制度面讓食物可以健康自然的長養。因為代耕農人有了保障及固定收益,代耕農人就不再為了最大收益而偷加農藥亂加肥料來增加產量、增快生長速度或美化食物的賣相。
這個制度的美妙之處,在於不依賴道德勸說,也不需要太多的檢驗,便可自然順暢的運行,因為這樣的制度讓農人與食物消費者站在通一立場。就因為「合乎人性」,自然而然地能更有效地實現永續農耕的理想。

一個能清淨食物並帶來清淨土地的好事

食用者可以取得健康自然的食物,而農人則因為從業主轉變為代耕農人,而不再需要為了最大產量與最大收益而以農藥、肥料強取土地甚至污染水源與大地,使得這個保障清淨食物的制度同時也清淨了土地。這是多麼美妙的結果啊!這個因果告訴我們:不要只想勸導農人或感化農人從事友善農耕,消費者才是真正守護環境的關鍵角色!
---以上資料轉自農耕寫手阿江

契種是雙贏策略
果園:讓農民在生產前就確定買主在哪裡,可以安心耕種。
契作戶:種植方式、規格標準、價位透明化、穩定。

契作風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