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酸梅湯。烏梅湯

healthcodehk 【中醫養生解碼】古早味酸梅湯也稱為烏梅湯,以烏梅、山楂、甘草為主配方,夏天冰飲可生津止渴且消暑,去油膩,舌尖香氣滿溢且嘴裏回甘。酸梅湯一年四季皆可飲用,冬季建議溫熱飲用,潤喉爽聲,去油解膩。

酸梅湯是傳統的消暑飲料,古籍中記載「土貢梅煎」就是最古老的酸梅湯。其實,酸梅湯和秋天也很配,東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中醫師徐霞指出,秋天天氣乾燥了,人往往容易出現上火的症狀,此時的養生重點是注意滋陰潤燥,補充津液。有時候,有些人單靠喝水還補不進去,喝酸梅湯就很有效。

商周時期就已經有從梅子中提取酸味的做法,《禮記》中所提到的“醷”,就是梅漿。三國時期的「望梅止渴」也表明了梅子的酸爽解渴已經得到廣泛的認可。到了唐朝,醫典著作《千金翼方》也有了「烏梅湯」的記載。酸梅湯的靈魂是烏梅,《本草綱目》說:「梅實採半黃者,以煙燻之為烏梅。」它能除熱送涼,安心止痛,甚至可以治咳嗽、霍亂、痢疾。

酸梅湯真正流行起來,應該是清朝的時候。滿族入關之後,達官贵人忍受不了北京夏季的酷暑,於是宮廷御膳房用烏梅煮湯,解暑開胃,後受皇親貴族們喜愛。後來酸梅湯的製作也流向民間,變成百姓們的解暑飲料。

酸梅湯的組方內由烏梅、山楂、陳皮、甘草、桂花五味藥材,加冰糖熬製而成,冰鎮後飲用。其中烏梅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之效,用於肺虚久咳、久泄久痢、虛熱消渴;山楂可開胃消食;陳皮和桂花有提神醒腦之功效。

材料:
烏梅60克、乾山楂30克、陳皮10克、甘草6克、乾桂花2大匙、冰糖250克(或依據個人口味添加)、水5000毫升

製作方法:
①山楂、烏梅與甘草等材料用清水洗淨後,放進容器中,加5000毫升水以大火煮滾。
②加入陳皮,轉小火慢熬至少1小時。(建議熬煮3小時以上,味道與香氣更加濃郁)
③加入冰糖調味,起鍋前加入桂花燜煮3分鐘,使其釋放香氣即可。
④將材料撈起後,整鍋煮好的酸梅湯放進冷水中,靜置待涼。
⑤放涼後的酸梅湯,以濾網搭配漏斗方式將酸梅湯中的細渣過濾乾淨,以免影響口感,再分瓶裝好放進冰箱保存。

一、烏梅:味酸、澀,性平。歸肝、脾、大腸經。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止血的功效。用於蛔厥嘔吐症。

二、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歸脾、胃、肝經。具有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的功效。常用於肉食積滞、胃脘脹滿、 瘀血閉經、高脂血症等病症。

三、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常用於脘腹脹滿、食少吐瀉、咳嗽痰多。

四、甘草:味甘,性平。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熱毒瘡瘍、咽喉腫痛、食物中毒等。
以前年輕寫的筆記
🔹洛神烏梅汁
材料:烏梅 1兩、陳皮 1錢、黑棗 1兩、洛神 2錢、山楂 8兩、甘草 2錢、冰糖適量、水6000cc
做法:
①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到3000cc
②煮好後再放冰糖依個人口味
③放涼後已過濾網搭配漏斗方式過濾

🔹酸梅湯
材料:烏梅30g、甘草10g、山楂30g、桂花醬1小匙、冰糖250g、水5000cc
做法:
①山楂、甘草、烏梅洗後,和5000cc水放入鍋中用中火慢慢熬煮1小時左右(注意:不要煮得水騰起來)
②加入冰糖,待冰糖完全溶解後,轉中火,將汁液熬成原來的半量,然後用紗市過濾過。
③最後再加桂花醬、稍涼後入冰箱
治中暑及腹痛
【人氣酸梅湯秘訣大公開!】
🔹酸梅湯
材料:烏梅70g、山楂50g、洛神花20g、甜陳皮25g、甘草15g、黑棗50g、桂花2g、冰糖600g、水5000cc
作法:
①將所有材料沖洗過後瀝乾備用。
②冷水倒入鍋中,再將除了桂花以外的所有材料倒入鍋中浸泡半小時。
③大火煮滾半小時後轉小火微滾半小時。
④加入冰糖與桂花攪拌均勻關火蓋上鍋蓋悶20分鐘,最後將材料過濾即可。

🔹可樂酸梅湯
材料:
酸梅湯 500cc、可樂1罐
作法:
①將冰塊倒入杯中。
②酸梅湯倒入杯中1/2處再倒入可樂即可。
#楊桃美食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