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中藥材小檔案

中藥材小檔案

中藥材在一般中藥店或市場均可見店家、小販販售,但建議尋找有政府許可的合格中藥行購買,品質較有保障。中藥材的基本選購保存原則如下:

1️⃣乾性藥材(如:黨參、續斷、麥冬等),若有蟲柱現象;或濕性藥材(如:紅棗、黃精、玉竹等),有受潮、發霉、黏手現象,最好不要購買

2️⃣部分中藥材雖為乾燥後成品,可長期保存,但必須在購買時詢問藥材行正確的保存期限及方法,以免過期或因保存不當,而喪失藥性或變性

3️⃣濕性藥材比較容易發霉,乾性藥材則易蟲蛀,所以密封好後放在冰箱冷藏保存為佳

🔹寒性藥材

七葉膽:又名絞股藍,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強心養血、補氣健脾、化痰止咳、活血化瘀及涼血安神的功效。但要注意懷孕、月經期間、容易出血患者絕對不可使用

大黃:有瀉火通便、涼血消腫、排除膿皰、清熱解毒、去瘀長肉等功效,為熱症及皮膚紅腫熱癢、長膿皰的常用藥。要注意孕婦禁用,哺乳期及月經期中謹慎使用

天冬:功效與麥冬相似,性寒、味甘苦。有潤肺滋腎、清熱養陰、潤腸通便的效果。藥材選擇以黃白色、半透明為佳。感冒風寒、脾胃虛寒、腹瀉者忌服

天花粉:具清熱涼潤、瀉火除煩及止汗止咳等功效,還有消炎抗菌、退熱化痰、降低血壓及促進排尿的藥理作用,適用於口渴喜飲冰、煩躁身熱、失眠盜汗等熱症

白茅根:味甘,具涼血、清熱利尿的功用。鮮品更具清熱涼血效果。選擇以身乾、條粗、節疏、鬚根少、味甜者佳

石膏:生石膏能清肺和胃火、止咳除煩、退熱解毒、止咳通便,為面紅發熱、口苦口臭、口渴喜飲、煩躁頭痛及牙齦腫痛的熱症的常用藥;煅石膏即為即熱石膏,清熱作用略為減輕,而收斂瘡口及去濕止癢的作用增強,故為外敷常用藥

地敷子:具有清熱止癢、利尿去濕等功效,內服常用於尿道發炎疼痛、小便排出不順暢等泌尿系統感染;外用則有清熱去濕止癢的作用,常用於濕疹、蚊蟲咬傷、蕁麻疹等燥熱皮膚病

苦參根:有清熱涼血、燥濕止癢及殺蟲的作用。常用於濕疹、蕁麻疹、皮膚炎及陰道感染等病。現代藥理研究,有抗菌、利尿及抗陰道滴蟲的作用

旱蓮草:補肝益腎、涼血止血及烏黑毛髮的功效,是頭髮早白、掉髮禿髮、記憶力減退、睡眠障礙、頭昏耳嗚、小便出血、女生月經提前、色鮮紅、經期過長等症的常用藥

金銀花:俗稱忍冬花,有清熱解毒、消炎鎮痛、涼血治痢的功能,專治風熱感冒、化膿性疾病、發燒、梅毒、瘡毒及各種發炎等口藥材選擇以花瓣上呈黃褐色、基部呈赤褐色為佳

海金砂:作用於小腸、膀胱,有清熱利尿及解毒排石的功效;為泌尿系發炎人尿路結石的常用藥

桑葉:主要的功用為清熱明目、去風涼血、生髮,可以用在治療咳嗽、頭痛、流眼淚及急性扁桃腺發炎的症狀

黃連:味苦,具清除內熱、瀉火解毒、除濕氣等功效。有效消炎抗菌、鎮定退熱等藥理作用。適用於身體發熱、煩躁易怒、胃口過盛、噁心嘔吐、睡眠不穩、瘡傷腫毒等熱症。常用於新生兒濕疹

茜草:性味苦,寒,有涼血止血及活血去瘀等功效,為月經不調、經痛及跌打損傷等症的常用藥

黃柏:具清熱瀉火、解毒消腫、除濕止癢及涼潤止汗等功效,為發熱汗出、煩躁易怒、關節紅腫疼痛、小便渾濁及血尿、排尿疼痛、皮膚紅腫熱癢、陰部搔癢、帶下色黃腥臭等熱症的常用藥

黃芩:味苦,可瀉火解毒、抗菌消炎,通常用在面紅心煩、燥熱咳嗽、眼睛或喉嚨紅腫疼痛的現象,現代還用在治療高血壓。藥材選擇外皮呈茶褐色、內部黃綠色、中心為實心者為佳。脾胃虛寒、食慾不佳者忌服

紫草根:有涼血止癢、清熱通便、消腫解毒的作用,常用於身熱口渴、大便乾硬、皮膚紅腫灼熱、皮膚炎、燙傷、濕疹、陰道炎等症

夏枯草:味苦、有清肝火、降血壓的功能,又具抗菌作用,尤其能抑致痢疾桿菌、綠膿菌、葡萄狀球菌的生長,所以也用在各種發炎症狀,如結膜炎、乳腺炎、腮腺炎、急性肝炎等。藥材選擇以紫褐色的花穗為佳。脾胃虛弱者慎用

連翹:味苦、有清熱解毒、消炎利水等功用,主治腫瘤、膿皰、疔瘡、發炎、皮膚病,另外亦具有鎮咳、鎮嘔、抗肝損傷、增強微血管抵抗力的作用。藥材選擇以新鮮、大粒成褐色者加鼻胃虛弱和氣虛發熱者忌服

龍膽草:有清肝明目、瀉火解毒、去濕清熱及健胃整腸等功能,常用於眼睛紅腫、頭痛頭脹、口苦口渴、耳鳴耳痛、尿色深黃、解尿疼痛、頻尿、解尿有灼熱感、陰部濕疹等症狀的常用藥

玄參:又名元參、黑參、烏元參、羊角參,可降火、清熱、涼血、解毒、降壓等功效。藥材選擇上以表面黑亮著為佳

澤瀉:有利水清熱功效,可用來治療水腫、尿路感染、尿道炎、腎炎、膀胱炎等症狀。藥材的選擇上以外呈淡黃色,內成白色者為佳

川楝子:具行氣止痛、利尿殺蟲等功效,可抑菌退熱及鎮痛的藥理作用

綠豆:能清熱消暑、強肝解毒,主治口乾舌燥、肝膽火旺等症狀。脾胃虛弱者忌單獨服用。綠豆皮清熱解毒的功效較綠豆人強,但不宜煮太久,否則會降低解毒功效

鱉甲:有清涼補陰、清熱降火、軟化硬塊、散除腫瘤的作用,為顏面發紅、急躁易怒、睡眠差多夢、口燥咽乾、口渴、手足心發熱、睡時流汗、大便乾硬、小便量少、肌肉異常抽動、筋骨痠軟無力的正常用藥

鬱金:有疏肝解鬱、活血止痛、涼血止血、行氣解毒、清心火、開神志等功效,為腫塊、腫瘤、黃疸、發熱心煩、神識不清、局部疼痛、月經不調、經痛、吐血尿血及流鼻血的熱症的常用藥

蓮藕:新鮮蓮藕性甘寒,有清熱退火、生津止渴、鎮定止血、消散瘀血等功效。煮熟後則變為甘溫的補品,有健脾養胃、補血緩瀉、抒解鬱悶等功效。因鐵質含量豐富,很適合產後媽咪食用,特別是心情鬱悶、消化不良、容易上火的媽咪

🔹微寒性藥材

丹參:味苦、可活血去瘀、涼血清心、養血安神、排膿止痛,有活血、調經、改善產後惡露滯留引起的腹痛等功用。藥材選擇以形狀大,呈深紅色,除去細跟仍不易折斷者佳。出血過多及孕婦忌服

沙參:又名銀條參,可清肺養陰、益胃生津、除濕熱。藥材選擇上以粗大色黃者為佳,若肺寒咳嗽、痰白量多者忌服

升麻:作用於肝、膽、心包及三焦,具有清熱解毒、止痛發汗及提升陽氣的功效,為感冒發熱、頭痛咽痛的清熱解毒的常用藥

車前草:有利尿、清熱明目及涼血止血的功效。尿血、鼻血、吐血及泌尿道發炎的常用藥

車前子:主要的功效為清肺明目,也有消炎、利尿、消除水腫的效用,通常用來治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症狀。藥材選擇以色澤為黑褐色,顆粒飽滿者為佳

益母草:有活血去瘀、清熱解毒、通經催產、促進排便及尿等功效,常用於月經不調、經痛、便秘及尿少等症。為婦科常用藥,但孕婦不宜自行使用,藥材選擇以帶青色為佳

通草:有清熱降火、利小便、提升中氣及通暢乳汁的功效

茺蔚子:具有活血化瘀、清肝明目及調整月經週期的功效,為眼睛紅腫、疼痛的常用藥,但要注意瞳孔散大者不宜用

馬鞭草:有活血去瘀、清熱解毒、通經催產、促進排便及排尿等功效,為腫塊腫瘤、瘡瘍腫毒、牙齦浮腫、月經不調、經痛、便秘人尿少等症。孕婦使用時要特別謹慎

秦艽:有去風除濕、舒筋止痛、清熱消腫等功效,為關節腫痛、抽筋、肌肉僵硬及潮紅、自覺發熱、怕熱的常用藥

鉤藤:具清熱安神、減輕疼痛、緩解痙攣及降血壓等功效,可鎮定、減緩心跳、止癲癇人降血壓等藥理作用

白芍:養血滋陰、調經、鎮痛力強,可治腹痛、頭痛、身體手腳疼痛。藥材選擇以內部白色,如手指般粗硬者為佳

赤芍:去瘀止痛及活血消腫、清熱利尿的功效。有解熱、鎮痛、降壓的藥理作用

麥冬:又名麥門冬,有清熱養陰、潤肺養胃、清心除煩、潤腸通便的功能,能治虛煩失眠、口乾舌燥、咽喉腫痛、便秘等症狀。藥材選擇以淡黃色、大且重者佳。感冒風寒、脾胃虛寒、腹瀉者忌服

柴胡:有清熱退火、疏肝解鬱及提升陽氣的功效,可解熱、解毒、鎮痛、消炎,用於感冒發熱、改善肝功能、忽冷忽熱、月經不調、子宮下垂、胃下垂、脫肛等症狀

玉竹:有滋陰生津、潤肺養胃的功能。用於乾咳無痰、低燒不退、胃灼熱、盜汗等症狀。藥材選擇以肥大、濕潤者佳。脾虛有痰者忌服

百合:可清熱寧心、潤肺止咳,有鎮咳、治療神經衰弱、消炎的作用。藥材選擇鱗片小、味道濃、色澤黃白、質重充實的新鮮品為佳

🔹涼性藥材

西洋蔘:可降火氣、除煩躁、生津解渴,還有降血糖的功效。適合涼補,若需溫補,則以人參效果較佳

地骨皮:用來滋陰涼潤,主治肺結核、多汗、吐血。藥材選擇以黃褐色、大片、呈捲狀的根皮為佳

金錢草:為微鹹,有清熱消腫、利水排名及除濕退黃疸等功效,為泌尿系發炎、尿路結石及肝膽結石的常用藥

牡丹皮:有清熱涼血、止血止汗及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有抑菌退燒、降低血壓及通經等藥理作用。適用於流鼻血、咳血、吐血、睡時流汗、臉紅眼養、眼睛充血、鼻乾鼻癢、鼻痛噴嚏、皮膚乾癢、局部疼痛、斑點、腫塊、腫瘤、經痛等熱症。孕婦禁用

知母:有瀉火消腫、排除膿皰、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及活血去瘀等功效。有促進子宮收縮的藥理作用;為口渴喜飲、青春痘、粉刺、紅腫熱癢、膿皰疔瘡瘍等熱症的常用藥

女貞子:有補肝益腎、滋陰明目及鎮定安神等功效,能減輕抽筋或低熱,常用於營養眼睛、滋潤皮膚、安神定志及調整月經週期

化石草:作用於肝、膽、腎、膀胱,有清熱消炎、利水排石及除濕退黃疸等功效,為泌尿系發炎、尿路結石、肝炎、膽囊炎及肝膽結石的常用藥

淮小麥:是小麥的一種,具有安神寧心、止汗及清熱除煩的效果

葛根:有發汗解熱、降血壓、止瀉、改善感冒時引起肩頸痠痛的功能。藥材選擇以白色、新鮮、手摸起來粉粉的、白白的為佳。為治療夏日感冒腹瀉腸用藥

石斛:有滋陰健胃、清熱生津及清熱明目的效果。藥材選擇以莖細、質柔軟、小型者為佳

冬瓜子:有清肺化痰、退熱通便、去濕氣的功效,為黃白帶、肥胖、水腫、便秘的常用藥

薄荷:可散熱解毒、疏肝解鬱、鎮定安神、幫助睡眠,主要用來治療感冒頭痛、胃部悶痛、肝氣鬱悶、消化不良、頭暈目眩等症狀。選購上以新鮮氣味清香者為佳

薏仁:又稱薏苡仁,有健脾止瀉、清熱解毒、消腫利濕的作用,主治水腫、皮膚濕疹、風濕等症狀。藥材選擇以色白大粒為佳

茉莉花:又名小南強、木梨花,可理氣、解鬱,對腹瀉、發熱有改善效果。選擇上以氣味芳香濃郁、花朵較大、色呈棕黃者最佳

桑椹:有涼補肝腎、滋補陰血及黑髮明目等功能,常用於口渴喜喝水、嘴唇蒼白、頭髮變白、掉髮禿頭、頭暈耳鳴及大便排出不順暢等「肝陰不足」的乾燥症。藥材選擇以紫黑色為頂級品,若草綠色或咖啡色,是未成熟即被摘下曬乾的次級品,治療效果不佳

豆腐:性味甘、涼,具有補氣通乳、生津止渴、滋潤身體、保肝解毒及清熱安神等效果,可以增強體力、潤膚美顏、促進乳汁分泌

白毛鴨:性味甘、涼,為滋潤清熱、解毒退火的涼補妙品,具有生津止渴、清虛火、滋潤腸道、促進排便改善浮腫等功效,特別適用於常感覺口乾口渴、皮膚乾燥、排便不順暢等症的燥熱體質媽咪食用。而黑鴨肉有小毒,不宜食用

田雞肉:性味甘、鹹、涼,具有補氣血、潤肺益腎及養陰通乳的功效,蛋白質含量豐富,而脂肪含量低,可以藉由補氣血增加母乳量,可改善疲勞、提升體力及增強抵抗力

蘋果:性味甘酸甜、涼,可強壯心臟、潤肺止咳、生津止渴、健胃整腸、增強食慾及促進胃腸蠕動。同時具有止瀉及促進排便的功能。腹瀉時要喝蘋果汁,排便不順暢應吃蘋果果肉,利用所含的果膠及纖維質,加強腸胃蠕動,達到通便的效果

草莓:性味酸、甘、涼,具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清熱保肝、補血及利尿止瀉的功效,可以潤膚美容、促進消化及代謝

金針:性味甘、涼,具有抒解鬱悶、寧心安神、補養氣血等功效,可以穩定情緒及強健骨骼,產後情緒不穩定的媽咪可多吃。乾金針泡開的過程中間要換水至少3次水,才可以徹底去除附著在上面的二氧化硫。選購時要挑選外觀淡褐色,看起來過於鮮豔的,有可能添加了過多的二氧化硫。

花椰菜:性味甘甜、涼潤,有白、綠兩種。均有營養骨骼及牙齒、促進消化吸收及補血止血功效,可以強化全身關節及造血功能

白芝麻:性味甘涼,具有清涼退熱、滋潤肌膚、潤腸通便、促進血液循環等功效,適用於產後口乾口渴、奶水不足、皮膚乾燥、大便乾燥、便秘便血等燥熱體質的媽咪

粟:別名小米、稞子、黏米,性涼,味甘鹹。歸腎、脾、胃經 (陳粟米味苦性寒)。健脾和胃,補虛損,除煩止渴,通利小便的功效。主治脾胃虛弱、反胃、嘔吐、洩瀉,或傷食腹脹。失眠,或體虛低熱。小米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1及礦物質,因不含麩質,比其他的雜糧纖維更軟容易消化。

絲瓜:性味甘、涼,因水份含量豐富又名水瓜。一般認為太冷會退奶,實際上它有養陰潤燥、安胎通乳的效果,所以若與溫暖食物一起食用,如雞肉、牛肉就能陰陽雙補,提升母奶的質與量,除了發奶還可以幫助媽咪恢復身材、滋潤皮膚,是很好的坐月子食材

🔹平性藥材

甘草、炙甘草:味甘甜,生甘草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的功能,用蜂蜜炒過的炙甘草則有補中益氣、調和藥性及緩急止痛的功能,用於氣虛倦怠、咳嗽痰多及胃病等症狀。用於咽喉腫痛、疔瘡、膿皰。藥材選擇皮薄帶紅色、比直且味甘甜為佳。體內水份過多及腹脹者慎服

土茯苓:有清熱解毒、除濕消腫的功效,為膿皰、皮膚炎、陰道感染及關節紅腫疼痛的常用藥

茯苓:作為建脾利尿用,主治胃內積水、痙攣、暈眩、小便困難、口渴等症。藥材選擇以白色、硬重者為佳

天麻:有強筋骨、鎮靜止痛、止痙攣的功效,專治頭痛、目眩、焦躁不安風、濕痛等症狀。藥材選擇以形似大爪、透明且色黃白者為佳

太子參:有補肺益脾及生津止渴等功效。作用與人參相似,雖力量較弱,但因不易引起上火反應,故為病後或手術後的清補妙品

牛膝:作用於肝、腎,有滋補肝腎,強化筋骨、活血止痛、催經、利尿消腫等功效,為腰酸背痛、膝關節病變、未到更年期就停經、經痛、產後腹痛及鐵打傷痛的常用藥

仙鶴草:具有收斂止血、消腫止痛及抗菌殺蟲等功效,為流鼻血、吐血、尿血、經血過多及陰道異常出血的常用藥。有強壯心臟、升血壓、興奮肌肉及促進血液凝固的藥理作用

蔓荊子:作用於肝、胃及膀胱,具有清肝明日及退熱止痛的功效,為頭痛、各種眼睛疾病的常用藥

白蒺藜:又稱刺蒺藜,有去風止痛、退火明目、清熱止癢、消除鬱悶等功效。有降血壓的藥理作用,適用於眼睛紅癢、紅腫疼痛、皮膚乾癢或紅疹搔癢、煩躁易怒、失眠眩暈、頭痛頭脹、胸悶不舒暢等症

夜交藤:南寧心定志、通暢經絡及驅風止痛功效,為失眠多夢、虛煩不安、流汗過多、關節疫痛及皮膚過敏搔癢等症,為睡眠障礙、精神疾病及關節酸痛的常用藥

合歡花、合歡皮:合歡花有幫助安神除煩、疏肝解鬱、寧心安眠的功效,為情緒失調、與抑鬱不抒、緊張煩躁、睡眠障礙及記憶力減退等症的常用藥;而合歡皮主要用於活血消腫、止痛

阿膠:有補血止血、滋陰通便、潤肺止咳的功效,有改善鈣平衡、促進鈣吸收及營養肌肉的藥理作用,需加熱水溶化後再飲用

佩蘭:具有芳香除濕、益胃止嘔、健脾消腫及發汗等功效。為嘔吐反胃、食慾不振、消化不良、口水多、口中黏膩、口臭、感受寒濕等症的常用藥

香附:又名香附子,有疏肝行氣及調經止痛的功效,還可抗菌、抗炎、解熱、降壓、鎮痛、抑制子宮收縮等作用。藥材選擇以粒大肥厚、質堅、色紫紅光潤、香氣濃厚為佳

桃仁:有滋潤腸道、促進排便、止咳平喘及活血祛瘀止痛等功效,適用於局部疼痛、月經不調、經痛、腫塊、腫瘤、便秘、氣喘及咳嗽等症。要注意,有小毒不宜過量,孕婦禁用

桑寄生:具補肝腎、去風濕、舒筋經絡及養血安胎等功效。還有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鎮靜止痛、利尿及抑制子宮收縮的藥理作用

褚實子:作用於脾、肝、腎,具補肝滋腎、補血明目、利尿除濕的功效,適用於頭暈、眼花、腰膝痠軟及尿少水腫等症

黃精:以蜜炒過則稱為密黃精。有補脾養肺、益腎補精的功能,用於食慾不振、體倦乏力、口乾舌燥、乾咳無痰、陰血不足、腎虛精虧、眩暈腰痠等症。咳嗽痰多者忌服。藥材選擇以肥大無分歧者為佳

茯神:又名串神,可寧心安神、益智健腦。常用於心悸失眠、煩躁不安,健忘多夢的症狀治療上。藥材選擇以乾淨雜質少的為佳,若為陰虛體質,唾液分泌量少者忌服

荷葉:有清暑利濕、止血散瘀的功能,可治眩暈、水氣浮腫、腹瀉、損傷敗血、痘瘡不發、雷頭風(病名,是頭痛兼有雷鳴之聲響)。藥材選擇以葉大完整、色澤綠且無斑點為佳

淮山:又名山藥、薯蕷、薯藥,可補脾胃,益肺腎,用於脾胃虛弱、食少體倦、肺虛久咳、小便頻繁等症狀。容易脹氣及體內水分滯留者忌單獨服用

酸棗仁:有養心安神及調肝止汗的功效。常用在強壯神經、鎮靜催眠用,主治神經衰弱、失眠及多汗症0藥材選擇以扁大粒大、略帶紅色者佳,使用時需用碎

蒲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利尿消脂的功效,為各種跌打外傷、泌尿道出血及經痛等常用藥

蓮鬚:作用於心、腎,具清心止血及補腎固精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白帶、異常出血及慢性腹瀉等狀

豬苓:有利水消腫及去除濕氣的功效;為排尿困難、水腫、小便疼痛、泌尿系發炎及慢性腹瀉的常用藥

黨參:有補中益氣、生津養血的功能,主治脾胃虛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肺虛咳嗽、煩渴等症狀。體質燥熱者忌服,且不宜與黎蘆同服。由於黨參的規格很複雜,藥材選擇一般以出長均勻、切面呈白色,且光滑濕潤無空隙者為佳

王不留行子:味辛、甘,有活血通經、利小便及通暢乳汁等功效

菟絲子:具補腎益精、安胎、養肝明目及益脾止寫等功效。含維他命A及胡蘿蔔素,有營養眼睛、健腦安神、強健體力、促進性功能、仰制腸道蠕動、減少腹瀉、強心、降血壓及眼壓和防止流產等藥理作用。本品為細小的種子,使用時宜放入紗布袋中包好再煎煮

白木耳:具有清涼潤肺、養胃整腸、生津止渴、強壯心臟及益智健腦的功效。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纖維素、鈣、磷、鐵、鉀、鎂、硫、納及卵磷脂成分等營養素,具有健腦安神、抗動脈硬化、強肝排毒、延緩老化及美顏潤膚等藥理作用。因含滋潤膠質,咳嗽痰多色白及容易腹瀉者,不宜多食或單獨食用

黑木耳:性味甘、平,具有補血益氣、潤肺養胃及改善出血的功效。含豐富膠質,可促進造血功能,減少油脂吸收。容易腹瀉者不要吃太多,或和溫暖的雞肉、牛肉或加薑絲一同烹調就不會引起腹瀉

芡實:有健脾止瀉及補腎作用,主治食慾不振、腰膝疼痛、尿失禁、腹瀉。藥材選擇以乾燥、粒子大小一致、殼已完全去皮、內部呈白色者為佳。體質特別燥熱及便秘者忌服

蜜棗:性味甘、平,具有健脾養胃及滋陰補血的功效

枸杞:具補精血、益腎、養肝明目的功能,常用於疲勞、腎精不足、腰膝痠軟、肝腎陰虛、眼目昏糊等症狀;還可促進免疫力功能及造血功能,使白血球增多、增強抗病能力。藥材選擇以粒大呈鮮紅色者佳,外部實熱、脾虛濕滯者忌服

桂花:具健胃、止咳、化痰、潤肺功效,可防止口乾舌燥、消解胃脹氣;還可淨化身心、舒緩緊張情緒、平衡神經系統、排除體內毒素,使肌膚白皙。選購時要以雜質少、較乾燥,顏色較鮮亮有光澤者為佳

赤小豆:又名紅豆,性味甘、酸平,具有補血、健脾去溼氣、利尿、消水腫等功能,可改善水腫、增強體力。理經、通經止痛

麥芽:麥芽有分成生麥芽和炒麥芽。生麥芽主要作用是疏解肝氣,而炒過有健脾開胃的功效,可用來治療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綠萼梅:又名白梅花,具有疏肝理鬱、行氣健胃等功效,為胃痛脹氣、胃口不佳、肋骨處疼痛等消化不良的常用藥

穀芽:性味甘平,可幫助消化食物、消除脹氣、健胃整腸

黑豆:黑屬腎,青屬肝,青仁黑豆兼具滋肝補腎的功效,能促進體內新陳代謝、解毒、消水腫、固齒、烏髮,少量能醒脾,生吃過多則會損脾胃

鯽魚:性味甘、平,具有健脾開胃、調養五臟、利水消腫、通常乳汁等功效,可以強化消化功能、消除水腫及促進奶水分泌,也很適合哺乳媽咪使用

鱸魚:性味甘、淡、平,具有補益腎氣、補血安胎、消水腫、促進水份代謝及健運脾胃等功效,可以藉由益氣補血,增強腸胃吸收而提升母乳量,可以促進代謝、恢復窈窕身材,是胎前產後的補生妙品

鯉魚:性味甘、平,具有通常乳腺、生津止渴、健胃整腸、止咳止嘔、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可以補養氣血,增強腸胃吸收而提升母乳量,可使乳房氣血循行順暢,順利排出乳汁,避免乳腺發炎,是胎前產後的補生妙品

烏骨雞:性味甘、平,具有補氣養血、清涼解熱及強肝補腎等功效。其胺基酸、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C、E及微量元素,比普通雞肉含量高,是產後疲勞、強筋壯骨、增強體力的好補品

豬腳、豬尾、豬肉、豬骨:性味甘、鹹、平,具有補養氣血、滋陰潤燥、通暢乳腺、促進乳汁分泌等功效,含豐富的膠質、微量元素及維生素,是產後的優良補品,但膽固醇及脂肪含量較高,盡量選擇瘦肉食用

花生:性味甘、平,具有健脾開胃、補氣養血、豐胸痛乳、潤肺化痰及益智健腦的功效,適用於母奶不足、胃口差、容易咳嗽的媽咪使用。其中的蛋白質容易被人體所吸收,但容易上火的媽咪不宜吃炒花生,可改成水煮或蒸熟為佳

高麗菜:性味甘甜、平,有強筋壯骨、調理五臟、滋陰明目、健胃整腸、增強消化力及促進腸道蠕動等作用,其所含的鈣質容易被人體吸收,可強化骨骼及促進消化功能

葡萄:性味甘、酸、平,具有補腎氣、強筋骨、補血安神、建運脾胃、生津止渴、利尿去濕等功效,是傳統月子期間常吃的水果之一。脫水成葡萄乾後,所含糖分與鐵都有增加,成為溫性補品,特別是何感覺腰酸背痛、容易浮腫、疲勞無力的虛人體質媽咪食用

苦茶油:是壓榨萃取油茶種子而得的油,屬性甘平,有涼潤皮膚、養顏美容、去濕止癢、清熱解毒、潤腸通便等功效,古書記載「諸油惟此最輕清,故諸病不忌」

蓮子:甘、澀,平。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止帶,養心的功效。蓮子有分新鮮和乾貨,新鮮的算是食材,而乾燥的則算中藥材

無花果:別名文先果、奶漿果、樹地瓜、映日果、明目果、密果。果:性味甘、平,潤肺止咳,清熱潤腸,用於咳喘、咽喉腫痛、便秘、痔瘡。具有補脾益肺、通暢乳腺、滋陰潤喉、潤腸通便、解毒抗菌及增強抵抗力的功效,常用在燉湯上,味道微酸甜有通乳功效。根、葉:性味淡、澀、平,腸炎,腹瀉;外用治癰腫。

黑枸杞: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游離氨基酸、有機酸、礦物質、微量元素、生物鹼、維生素C、B12、鈣、鎂、銅、鋅、錳、鐵、鉛、鎳、鎘、鈷、鉻、鉀、鈉等各種營養成分。與紅枸杞相比,黑枸杞的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含量更豐富,尤其含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功能的天然的「花色甙素」,在藥用、保健價值方面,遠遠高於普通紅枸杞,甚至被譽為「軟黃金」、野生的「藍色妖姬」。

🔹微溫性藥材

藿香:具有健胃止嘔、散寒止瀉及芳香化濕等功效,有增強消化功能、促進胃液分泌及發汗的作用。為腹部脹痛、大便稀軟、食慾不振、口渴但飲不多、胸脅脹悶、噁心嘔吐、發熱怕冷等症的常用藥

何首烏:有益精血、補肝腎、解毒、潤腸通便及降血脂、膽固醇的功能,常用於血虛、腰膝痠軟、肝腎不足、頭目眩暈、鬚髮早白、腸燥便秘等症狀。藥材選擇以橫切面呈淡紅色花紋。痰濕較重者忌服用

東洋蔘:東洋蔘為人生的一種,主產在日本、韓國及中國的白參,有大補元氣、補益肺脾、安定神志、益智健腦及生津止渴等功效。和西洋蔘的差別它是屬於溫補,但不像高麗參這麼燥熱,所以溫補藥膳時以東洋蔘為主。

澤蘭:具有活血祛瘀、消腫止痛及利尿除濕等功效,適用於月經不調、經痛、產後諸症、身體腫脹、小便不暢及跌打損傷等症

荊芥:有發汗止血及去風散邪的作用。適用於頭痛頭重、發熱怕冷、身全痠痛、鼻塞鼻涕清,便血及流鼻血等症。有抑制細菌、解熱發汗及緩解肌肉疼痛的藥理作用,為感冒頭痛常用藥

靈芝:具補氣養血、止咳平喘、調理五臟及寧心安神等功效,有抗衰老、強心強壯、降血脂、保肝、抗過敏、促進白血球生成及預防動脈硬化的藥理作用。適用於精神不振、疲倦無力、容易出汗、懶言懶動、頭暈嗜睡、心悸胸悶、動則易喘、久咳、氣喘、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健忘癡呆等虛弱症狀

紅蘿蔔:性味甘、辛、微溫,具有補血明目、調養五臟、促進消化及保肝補腎等功效,可以滋潤皮膚及保養眼睛。營養成份高,故有小人參、菜人參的別名

桃子:性味甘、酸、溫,具有強心補肺、養血保肝、生津止渴、利尿消腫及潤腸通便等功效。含豐富鐵質,可增強造血功能、健胃整腸、營養頭髮、改善疲勞及美顏潤膚

🔹溫性藥材

川七:又名三七,有散除瘀腫、止血及血止痛等功效,因具活血和止血雙重效果,可使傷口止血,並化除血管外的瘀血,為外傷、心臟病及各種出血症的常用藥,如咳血、吐血、流鼻血、尿血、便血及子宮異常出血或月經過多等

川芎:有活血去瘀、去風止痛的功能,可治頭痛月經不順產後孕痛等症狀。藥材選擇以呈黃白色,粗大有強辛味者為佳。陰虛火旺、肝陽上亢所引起的頭痛及月經過多者忌服

牛乳脯:性溫,味平、具去風除濕、補腎壯骨、滋陰潤膚、緩解虛咳及改善白帶等功效

木瓜:作用於肝、脾,有舒筋活絡、除濕止痛及健脾和胃的功效;為風濕疼痛、抽筋腳腫、嘔吐、排便較水、痙攣性腹痛的常用藥。性味甘、溫、微酸,具有健運脾胃、去風除濕、改善疼痛及豐胸痛乳等功效,可以促進母奶分泌、強化消化及肌肉功能。青木瓜:性味甘、微酸、平,具有豐胸通乳、健運脾胃的功效,含有豐富的木瓜酵素、胺基酸及維生素A的營養素,促進女性荷爾蒙分泌、通暢乳腺、增加奶水分泌量、維護胸型,幫助消化

五味子:味甘酸,可益氣生津、補益肺腎、養心安神,有保護肝藏機與改善神經系統作用。藥材選擇以球形或長圓形外狀的果實,表皮呈黑褐色,內部呈黃白色,粗大有強辛味者為佳

白扁豆:有健脾和胃、消暑止渴、除溼解熱的功用,在中藥行可以買到生的和炒過的白扁豆,生的多用於夏天,消署退火、除溼解熱;炒過適用於消他不良,或在冬天用,加強腸胃道功能,避免受寒。藥材選擇以粒大飽滿且色白為佳

白朮:能補脾、健胃整腸、除濕發汗和利尿,主治食慾不振、嘔吐、腹瀉、水腫腹痛、氣虛倦怠等症狀。燥熱者忌單獨服用

五加皮:具有強壯筋骨、去風濕、利小便、消水腫等功效,為腰背痠痛、關節疼痛、風濕痺痛、下肢無力或浮時的常用藥

蛇床子:作用於腎經,有殺蟲止癢、溫腎壯陽的功效,為陰部感染、皮膚搔癢、陽虛腰痛不孕的常用藥

白芷:有發散風寒、除濕止帶、消毒排膿、止痛感冒、寒濕白帶、鼻痛、鼻塞、黃綠鼻涕、長膿皰及各種頭痛

半夏:有燥濕化痰、止嘔止吐、行氣止痛等功效,為氣喘咳嗽、噁心嘔吐、胃痛腹脹的常用藥。要注意帶有毒性,使用要小心

杜仲:常用於補肝腎、強筋骨、益腰膝,適用於腎氣虛及寒濕入侵所致的腰痛,並有安胎作用。藥材選擇以色黑、濕潤、橫折會產生銀白色線絲股物質者佳

杜仲葉:具有補益肝腎、強壯筋骨、安胎的功效。效果不如杜仲,但較易入口,宜以茶包使用

防風:有去風除濕止癢的功效。可去除因風邪而引起的頭痛、風濕痛、關節疼痛及腹痛腹瀉等症狀;還可解熱、抗菌鎮痛、止瀉止血、抗過敏的作用。藥材選擇不論種類,以外皮淡黃色、質地緊密、長粗濕潤者佳。陰虛火旺者忌服

狗脊:有補腎養肝、強壯腰膝及去風除濕等功效。為風濕痠痛,腰痛僵硬、下肢痠軟無力、頻尿、漏尿、尿床的常用藥

肉蓯蓉:具補腎益精及潤腸通便功效,有增強體力、促進性功能及潤腸促進排便等藥理作用,適用於性功能減弱或虛弱便祕;易腹瀉者不宜單獨食用

艾葉:具有散寒氣、緩解疼痛、改善出血及溫暖經絡的功效,適用於寒性消化不良、嘔吐反胃、腹部脹痛,大便稀軟及下腹冷痛等症

延胡索:又名元胡,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為各種痛症的常用藥,有鎮痛鎮靜、止吐、安眠及解除痙攣等藥理作用。

紅花:又名紅蘭花,有活血去瘀的功能,能通經淨血、改善血液循環,主治瘀症、月經不調、產後瘀痛、斑疹色暗等症。藥材選擇以鮮紅色的新鮮品為佳。孕婦忌服

辛夷:有去風通鼻竅、散寒行氣的功效,對鼻塞、流鼻涕、流鼻水、鼻息肉、鼻痛等均有療效,為治鼻病的常用藥。還有解熱鎮痛止咳、收縮鼻黏膜血管及降低血壓的理藥理作用

刺五加:具補中氣、益腎精、去風濕、強筋骨質、益智健腦及抗衰老的功效。據現代研究,刺五加含糖苷及多種微量元素,可促進骨髓的造血功能及防禦細胞的吞噬等能力、增強性腺功能、興奮提神、抵抗疲勞、增強免疫力及調整血壓

砂仁:具有溫暖脾胃、行氣止痛、化濕氣、止腹瀉、止嘔吐等功效,為胃口差、胃寒脹痛、消化不良、嘔吐、嘔心等症的常用藥

骨碎補:具補養肝腎、強筋接骨及活血止痛等功效,為跌打損傷、腰痠背痛的常用藥

細辛:有散發風寒、疏通關節的功效,為風寒感冒引起的頭痛牙痛、惡寒、發熱、全身骨節疼痛、咳嗽痰白、鼻塞、風濕疼痛的常用藥。現代藥理由抑制細菌、解熱發汗及緩解疼痛的作用

淫羊藿:甘溫的補陽藥,主要作用於肝腎,有補肝溫腎、去風除濕、益氣強志的功效,主治風濕疼痛。據現代研究,含維生素E,能強化性腺功能、強增強淋巴細胞增生及延緩老化等藥理作用

烏藥:有溫腎散寒及行氣止痛的功效,為下腹脹痛、腰部痠痛、頻尿漏尿、尿床及經痛的常用藥物

紫蘇:它有氣味芳香、有發汗散寒、行氣安胎、和胃止嘔、止吐止瀉、消暑、去除穢氣及解魚蝦毒等功效,為妊娠感冒與嘔吐的常用藥,使用時不宜煎煮超過5分鐘

當歸:微苦,能使血各歸其所,故名「當歸」,具補血潤膚、活血止痛等功效。可調整月經、潤腸通便、強肝保肝、抗菌消炎、降低血脂、抗惡性貧血、防止心肌缺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主治貧血、月經不調、經痛、風濕痛、跌打損傷、腸燥便秘等症狀。藥材選擇以肥大、多鬚根如馬毛狀、外皮呈褐紫色、內部呈黃白色者佳。歸尾為當歸的尾部,活血破血作用最強,常使用於跌打傷所造成的瘀血腫痛

桂枝:具溫經通絡、減緩經痛、鎮靜鎮痛的功效,還有擴張皮膚血管、發汗散寒及利尿的作用。藥材選擇以幼嫩、紅棕色、香氣濃為佳。溫熱病及陰虛陽盛者忌服,孕婦及月經量多者慎服

續斷:又名川斷或川續斷,味苦性溫,有補肝腎、續筋接骨、通血脈、鎮痛、促進組織再生、安胎止血的功能,常用於腰腿痠痛、腳膝無力、跌倒損傷、胎動漏血、月經過多或月經痛等症狀。切面有棕黑色環紋、筋少、內射發綠者佳,陰虛火氣大的小心服用

雞血藤:味辛、甘,有補血強肝、舒暢經脈及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黃耆:有補中益氣、利水退腫、降血糖的功效,用於氣虛倦怠乏力、氣虛發熱、脫肛、便血、浮腫、小便困難等症狀。藥材選擇以外觀呈淡褐色或黃褐色,內部呈黃白色、質地柔軟且有甘香味者家

桂圓:又稱龍眼乾,味甘甜,可補心血、安心神、滋補脾臟、改善虛弱怕冷的體質

廣皮:就是橘皮,若產在廣州的橘皮則被稱為廣皮。味苦,有理氣和胃、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能平喘祛痰、排出胃腸積氣、有助消化及抗潰瘍的功用。藥材選擇以大片、色紅、油潤者佳。實熱、舌紅少津者忌服

神曲:又名神麴,是由麵粉、麥粉與數種中藥混合後,經發酵母菌發酵而成的複方中藥,具有開胃、促消化、消除脹氣、健胃整腸及止瀉等功效,為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的常用開會藥

紅棗:味甘甜,有健脾益胃、補氣養血、安神和緩和藥性的功能,可增加食慾、止瀉、保護肝臟、增強免疫力及減少烈性藥的副作用

玫瑰花:有疏肝健胃、利尿、鎮靜安神功效,選擇上以色澤鮮艷、氣味芳香者為佳

炮薑:是由乾薑炒至外皮黑,內呈老黃色而成為炮薑,有溫經止血及溫暖止痛的功效。火熱體質或飲酒後均不宜用量食用

薑:分為生薑與老薑兩種,生薑性味辛溫,老薑則熱性更強,具有發汗散寒、溫補脾肺、止嘔止吐、祛痰化咳、溫暖四股等功效,與寒性的食物一同烹飪,可避免寒氣入侵,例如:薑母鴨、蛤蜊薑湯及薑絲炒白菜等。但若用量過大,或與溫熱食物一同烹飪,如:十全大補雞、紅燒牛肉等,則會引起上火反應,甚至誘發便秘、痔瘡、失眠、奶水變少、高血壓、皮膚過敏、心跳快及口乾口渴等火熱疾病的發作。所以,有上火症狀的媽咪使用時要注意,而一般體質的媽咪,建議一天不要用超過4~5片,容易引起上火反應,造成子宮出血過多、子宮感染。

佛手:具舒暢肝氣、行氣止痛、消脹氣、止嘔吐、化痰止咳等功效

牛肉:性味甘、溫,優質必需胺基酸含量是豬肉的兩倍,而脂肪含量比豬肉低,具補氣血、溫補脾腎、強壯筋骨等功效,可以溫暖四肢、減少掉髮、強化骨骼。瘦牛肉是血脂肪過、高糖尿病及動脈硬化產婦的養生肉品,但不宜過量

海參:性味甘、鹹、溫,為高蛋白、微量元素、低脂肪的溫補海鮮,功用與人參相似,故稱為海參。具有生津止渴、益氣補腎、強筋壯骨及清涼滋潤退火的功效。可以增強體力、滋潤皮膚、強化關節、促進奶水分泌,除了體質虛冷適合外,又冷又熱的媽咪也可食用

鱔魚:性味甘、溫,為高蛋白、低脂肪的溫補肉品,是坐月子期間常吃的補品。具有營養骨質、去風寒濕、活血止痛的功效,適合容易四肢痠痛、常覺得精神不佳、腰背酸軟無力等症的虛人體質媽媽食用。還有調整血糖的作用,是血脂肪過高及糖尿病媽咪的養生肉品

洋蔥:性味辛、溫,具有健脾開胃、驅除風寒、消除水腫等功效,還有溫暖抗寒、增強抵抗力、促進食慾及水份代謝的作用

黑芝麻:屬性甘溫,具有滋補五臟、增強體力、營養筋骨、黑頭髮、促進排便及子宮收縮等功效,適用於產後虛弱無力、奶水不足、腸胃蠕動無力、排便不順暢、身體痠痛等寒冷體質的媽咪。

酒:是辛、苦、甘、溫的藥物,是常用的藥引子,少量飲用,能養血行氣、提升禦寒、溫暖全身、消除疲勞,尤其若是屬於釀造酒的葡萄酒、水果酒、紹興酒等,因含維生素、礦物質及多種氨基酸,所以在湯品中添加2~3湯匙,不僅可提升美味口感,更能使藥性運行全身,增強溫補療效;但若過量飲用,而且是屬於營養價值低的蒸餾酒,如米酒、高粱酒、白蘭地等,如果烹調過程中揮發不完全,酒精殘留體內,不僅引起媽咪火氣大的症狀,酒毒也會經由母奶直接進入嬰兒體內,影響寶貝的生長發育,因此僅可適量,不可大量或全酒料理。

胡桃:別名胡桃仁、核桃仁,甘,溫。具補腎助陽、補肺止喘及潤腸通便等功效,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胡蘿蔔素及維生素B2等營養物質。可在乾貨店或中藥行買到。

🔹熱性藥材

肉桂:具溫補脾腎、散寒止痛及通利血脈等作用。其所含桂皮油對胃腸有緩和的刺激作用,可促進胃液和唾液的分泌,增強消化功能,並能解除胃痙攣而緩解胃痛;有擴張血管及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理作用。本品含揮發油,不宜久煮,宜泡水沖服或最後放入鍋中,煎煮4~5分鐘即可

羊肉:性味甘、熱,具有溫補腎氣、補血通乳的功效,而達到增加乳汁分泌的效果,特別適合虛冷的媽咪食用。而有口乾舌燥或容易便秘的體質火熱媽咪,應與涼性食材,如豆腐、地瓜葉、草莓等一起食用,才不會影響乳汁品質

資料內容來自於

「女中醫寫給女人的保健書」、「女中醫幫你坐月子女中醫幫你做月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