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

狀元及第粥

及第粥,又稱狀元及第粥,是一種粵式粥點,講究粥底綿滑,白米粥熬到米粒全化。客人點時,舀入小鍋燒滾,加豬心、豬潤和豬粉腸,滾熟後盛碗,切碎油條,伴小碟雞蛋散上桌。豬內臟又稱「雜底」,美化為「及第」,成為賣點。它是廣州西關著名粥品之一,十分鮮味可口。

傳說之一

晚清一肉販目不識丁,為記帳方便,向家附近的塾師學了「豬肉」、「豬肝」、「豬粉腸」幾個字。後來開科,有人攛掇肉販去應試,說功名全靠祖上積德。

肉販信以為真,跑去應試,在考卷上寫了「豬肉」「豬肝」「豬粉腸」幾個字便把卷子上繳。應屆考官是肉販的塾師。塾師心中好笑,心想不如讓他歡喜一場,便為肉販另作一篇文章上交。其後肉販高中,塾師卻開始後悔,擔心肉販再來混帳,於是吩咐下一科的考官,若見有人只在考卷上寫了「豬肉」「豬肝」「豬粉腸」幾字,便把卷子作廢。豈料下科考官見考卷之後,想起前科同僚之囑,心想這之中莫不是有什麼玄機,自己也樂得賣個人情,於是便又另作一篇,讓肉販再次中舉。

後來肉販上京赴考進士,沿途貪戀風光,不意竟遲到吃了閉門羹。目瞪口呆之際,一王爺經過,遺下一個燈籠。肉販撿起燈籠,又溜達到試場門口,門衛一看是王爺家的燈籠,心想這人非同小可,趕忙迎進。肉販把燈籠架於桌邊,又是如此這般在考卷上寫了七個大字,交卷。看到王府燈籠的考官忙戰戰兢兢地代作一篇呈上,肉販又高中。
後來有人問肉販靠什麼高中,肉販答曰:「豬肉、豬肝、豬粉腸。」因此,後人便把用這三種材料熬的粥叫「及第粥」。


陰德顧名思義是陰,有萌陰之意,既父母如是樹則可蔭蔽後世子孫,讓他們在生活上過得更順,所以陰德絕大部分是父母祖宗給後世子孫積累的!

《易經》上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一個行善的家族,它必定有餘福,這個餘福能夠蔭庇子孫;如果造了很多惡事,那這個家族不可能長久,子孫必定遭殃。

司馬光《家訓》「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中,以為子孫長久之計」
意思是把財產留給子孫,他們未必能守住;把書留給他們,他們也未必能讀,不如佈施行善,多積陰德,子孫才能長久地受到我們護佑啊。這是真智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