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1日 星期五

自己筆記,95%酒精稀釋成75%

超級不會算數的,以前有會計同事幫忙算如何調濃度,計算公式不知道放到哪裡去

謝謝陳宣羽分享,筆記

如果大家暫時買不到75%藥用酒精,也可以買95%來稀釋(以前在醫院都自己稀釋)以下網路算法: 如何把95%酒精稀釋成75%

這陣子大家為了備戰(流感/肺炎),又開始興起一股“乾洗手”熱.......

一般藥局買到的是95%酒精,但酒精濃度 75 度最具殺菌功效,菸酒公司生產 95 度的藥用酒精,建議以 3:1 比例稀釋,即酒精3,水1

在家自行稀釋分裝藥用酒精。以市面販售的 500CC、95% 濃度藥用酒精為例,要稀釋成濃度 75% 的酒精,可以用 95 乘以 500 再除以 75,得出的數目 633.3 就是稀釋後的容量,也就是要另外加 133CC 蒸餾水。

公式:
95度 * 500ml ÷ 75度 = 633.3(這是稀釋成75%的容量)
633 - 500 = 133ml

所以要把一罐95%(500ML)酒精變成75%~~~就要再加純水(或煮沸過的冷開水)133ML


謝謝張琳儀分享,筆記

自製乾洗手液
如果搶不到75%酒精,可以用95%酒精稀釋制作50ml總量:「95%酒精39ml + 純水或純露11ml」即可完成

當然加入抗菌精油3-5%更好:
茶樹、梢楠、迷迭香、檸檬、醒目薰衣草、檜木等(手上有的即可,複方更好),共30-50滴➕植物甘油2ml(保濕)

#搞剛的用藥草酊劑當然更好
#藥草甘油與純露最優


謝謝,筆記台糖指出,酒精濃度介於70%至78%都可達到殺菌效果,民眾可以3:1的比例將95%精製酒精稀釋為消毒用酒精,也就是以3份台糖精製酒精與1份蒸餾水或煮沸過冷水混合,即可調配出濃度70%到78%的酒精,達消毒殺菌效果。
因酒精具有一定程度的可燃性,要格外注意消防安全


謝謝台北消防發爾麵分享,筆記
❤️正確使用藥用酒精消毒殺菌方法:
◎ 市面販售之藥用酒精,其濃度為95%,為達到最佳殺菌效果,請依3(95%藥用酒精):1(冷開水)之比例稀釋成70%-75%之酒精濃度使用
◎ 個人衛生保健—請先以肥皂、清水清潔手部,再以消毒棉花或紗布,沾取稀釋過之酒精溶液,擦拭手指,可去除手上之病毒。
◎ 居家環境消毒—直接沾取稀釋過後之酒精擦拭家俱。 使用酒精消毒殺菌應注意事項:
◎ 酒精揮發性高,宜用於擦拭,不適宜密閉空間大量噴灑使用,且稀釋酒精作用時間須達1分鐘以上才具完全消毒作用。
◎ 注意遠離火源,以免發生火災。
#勤洗手
#請大家不要囤積酒精
#不要看到酒精兩個字就連酒精棉片也搶
#請留給需要的人好嗎
#以上資訊來自台灣菸酒公司
#應盡量避免用手觸摸臉部器官
https://www.facebook.com/1436893066620795/posts/2437324849910940/

消毒酒精噴皮膚久了以後皮膚會變薄,皮膚作為第一層免疫屏障的作用會減半,受損的皮膚很容易感染或發炎,所以很多護膚用品都是宣傳酒精含量低於1%或無酒精呀;勤洗手比較好

https://youtu.be/6nD_qUBssEY
順便作記錄
若是環境消毒,疾管署則建議,一般環境消毒,將漂白水比清水以1:100的比例稀釋(500ppm),且最好是當天稀釋的,用來擦拭環境及地版即可。若有病人口鼻分泌物、血液、體液、嘔吐物或或排泄物等明顯髒污時,則可將比例提高為10:100 (5000ppm)。
酒精、次氯酸水、漂白水
網路

同學在Line分享:
市面上賣的「次氯酸水」太貴了
自己做吧 ,成本不到1℅的價格喔。
如何製造?
答:10cc漂白水+10cc工研白醋+980cc水=1000cc次氯酸水
用小噴瓶裝,清潔門把手機,噴手(消毒殺菌)
感謝張進成化學老師的分享!

衛福部上架新的防疫影片,標題即為「不要用次氯酸水洗手」,市面上的次氯酸水可用於環境清潔,避免使用於人體,也可使用次氯酸鈉的漂白水以1:100稀釋用於環境消毒;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在影片中說明,次氯酸水穩定性差、久放會失效、照光易分解,應裝於不透光容器中,避免孩童取得。

2021/05/19
台中市環保局示範環境消毒水簡單有效
口訣很簡單跟大家講一下「稀釋50倍,浸泡5分鐘,每5小時擦一次」,就這麼簡單

任何市售所謂的漂白水,一般的漂白水就是次氯酸鈉,它的濃度大概5%~6%之間。不管現在大概的濃度調整0.1%

1. 一個瓶蓋大概20cc、兩個瓶蓋40cc,要加多少水?很簡單大概就加兩公升(2000cc)的水,大概就是50倍
2. 抹布泡5分鐘,讓他藥效浸到抹布裡頭
    擦哪裡?手摸得到的地方,包括看得到的桌面、桌台、椅子、電話、鍵盤、開門/進門/家裡的門把、電梯、扶手……等等手會碰到的地方
3. 每5小時擦一次

漂白水是我們市售而且常用,也是安全的一個消毒藥劑。這一次對付 新冠病毒(COVID-19) 的消毒效果非常的好,一定要記得稀釋50倍,絕對是安全的沒有問題,我們這個一般比他這個寫的濃度,泡大概2~3倍的濃度

提醒大家「常洗手、勤消毒、戴口罩不離口、聚會別找我」

2020年1月23日 星期四

疊柑塔

閩南話「拜好柑,好年冬;拜金棗,年年好」,桶柑亦稱年柑,柑橘代表甘美,金級代表吉利。

柑塔是什麼?為什麼一定要帶葉?

春節前後生產的桶柑,又稱「年柑」或「壓年柑」,過年供桌上總少不了它的身影。除了討個「大吉大利」之外,你知道為什麼要排成「柑塔」,還有年柑為什麼總是「帶葉」嗎?

「柑塔」通常是奇數成堆,三、五個將年柑層層疊高、堆疊成塔,供在神桌上(其中一種五個擺法是:三個為底,上面倒放一粒,其上再疊一粒)。

桶柑屬於柑橘類,諧音有甘甜、吉祥之意,剝起來一片片外型像金元寶,除了因為柑橘(桔)諧音,討個「大吉大利」,也有「苦盡甘來大發利市、步步高升穩若泰山」,帶有祈求吉祥之意。

而在市場上買的年柑,通常都會帶有枝葉,一方面是因為採收時,剪梗較不易破壞蒂頭、帶綠葉賣相較佳;另一方面,連枝帶葉也有「枝繁葉茂、家族繁盛」的寓意喲!

資料來源:
傳藝Online只要背好這幾個 過年你最受歡迎!

放到正月十五夜(用完晚餐後)拆柑塔,這期間要不時更替腐敗掉的柑橘,以維持柑塔的形狀

如果下面放到發黴,表示這一年雨水很多,濕氣重常常會下雨,雨水充足會豐收是好事
如果下面都乾乾的完全沒壞,表示今年欠雨水

2020年1月22日 星期三

茶樹乾洗手

謝謝 香草蒝 - Vincent老師
分享茶樹乾洗手配方提供給各位同學做參考!

100ml茶樹乾洗手
工具 :
1. 香草蒝晶瑩蘆薈膠約30ml(一瓶)
2. 香草蒝茶樹純精油3ml
3. 精油分散劑3ml
4. 純水或蒸餾水約60~65ml
5. 一個至少200ml容量以上的燒杯或乾淨容器
6. 100ml的玻璃噴瓶
7. 一支攪拌棒或乾淨的筷子

配方與配法 :
1. 將精油與精油分散劑先倒入燒杯或容器內,先完全攪拌均勻
2. 倒入純水攪拌,讓茶樹精油能完全溶於水裡
3. 將晶瑩蘆薈膠全部挖入水中攪拌,讓所有蘆薈膠完全溶入水中為止
4. 將這已經攪勻的茶樹乾洗手液倒入玻璃噴瓶即可開始使用!

2020年1月21日 星期二

說說話

心與您們同在😋
中和&HUB倉大會串,肯德基🍗&麥當勞🍔
慶部門年終午餐聚🍟

我點:
花生熔岩咔啦雞腿堡重量級XL套餐 $189
內容有花生熔岩咔啦雞腿堡x 1、咔啦脆雞(中辣)x 1、原味蛋撻x 1、香酥脆薯(中)x 1、百事可樂(中)x 1
原本沒有留意,當妳講到他很貼心的時候,突然覺得是有意及蓄意吹捧,妳的話總是帶著修飾,就連坐妳後面的同事都搖頭"他哦!別來亂就好"

對外卻無法主導,前幾天LINE群組充分呈現出發號施令,A地某人做什麼、B地某人做什麼
本人就是B地某人,休假一天回來上班詢問他"去A地回來有事先預拿公基金嗎?",他回說"我來用"

前一天要訂餐,維持一貫作風講的不清不楚,他先跟同事說"選重量級XL套餐",心想這是啥??同事問"這是什麼?";接下來,跟我講同樣的話,一樣被問"這是什麼?"

接著才講"A地訂麥當勞,我們訂肯德基"
同事回他"比較喜歡吃麥當勞"
他回覆說"這裡沒有麥當勞"
我說"有啊!往前走轉角"
他才回覆"太遠了,他不想走"
{心想有APP外送呀!我沒使用過,HUB倉常使用,旁邊嘴饞的孕婦有叫1人份,還一直跟送貨員夭討肚子好餓}

他每週都會去吃肯德基,重點是為了確保吃到肯德基,所以他才要親自點餐。

這叫做貼心嗎,毫無疑問只是想達成他的目標的手段;我好像太理性的齁,應該感性一點,表達感動得流淚

Ps.一位孕婦留言"為什麼沒有分我吃"
長時有注意到,每每是吃的貼文都四處向人討吃
 "吃碗內看碗外"(台語) ,說實在一點都不討喜,吃的貼文討/買菜貼文也討,有覺得反感,是孕婦行為還是個人行為,當天中午她們自己部門吃日本料理,卻向我討肯德基

2020年1月19日 星期日

加油

最有智慧的你相信純粹的力量
放飛夢想你將是耀眼的星

保持開朗個性感染,周圍的人們

你心態越好
給自己一份寧靜踏實生活,創造幸福

善良是你的天性,對家人朋友關懷照顧,將被幸運圍繞

2020年1月16日 星期四

冷漠

越來越冷漠實在不行
到底是自己沒想到呢,還是冷漠習慣了,妳的熱心、妳的助人、妳的好心,哪裡去了

明明就聽清楚,為何沒幫忙重述一次,怎麼當耳邊風,就這樣路過離開了呢

坐在地上手肘趴在膝蓋的小蘿蔔頭,很快速講述住家地址,然而呆立一旁的計程車司機先生,壓根沒聽懂小鬼頭到底在講什麼

回到家樓下大門,重述一下小蘿蔔頭所講述之地址,觀察一下周圍,就在我家斜對面嘛

剛剛若有開口幫忙一下,他們兩個人早就可以各自回家,車子都已經開到巷子頭,看是要小蘿蔔頭自己走路回家,還是計程車司機先生載進巷子內,都好

好事一樁耶!豬頭
現成的舉手之勞就這樣錯過,又在事後諸葛

雖然旁晚的行程在一路趕趕趕,一切都結束邁向回家之路,停下腳步又何妨
今日傍晚才講
「新年快樂,好人緣🐁、好健康🐬、好賺錢🤑」

要身體力行呀!要錦記於心莫忘初衷

四威儀

在FB看到同學跟她兒子對話
什麼是"四威儀"?
她說:行住坐臥的儀態🤣
出處佛光山資訊中心

第四講.四種威儀
  近代,大陸有一位倓虛法師,他在東北各地講經弘法,興建好幾座叢林。有一次他在捻香行十方禮時,感動了一位居士,於是護持他興建一座大寺廟。
  四威儀應該是「行、立、坐、臥」,即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這是「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中,最基本的行儀。

  叢林除了思想教育,更重視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的主要內容,即包括行、立、坐、臥四種威儀。

  所謂「身具德,人必敬」;良好的威儀,不但能調攝修道者的身心,也是無言的教化,過去不少人就是因為出家人的威儀莊嚴,對佛教生起信心而走入佛門,威儀的重要由此可見。因此,一個初學者開始學佛修行,首先要注重的,就是威儀訓練。
  在這個講次裡,就四種威儀的意義、內容及佛門行儀等,提出說明,期勉僧團裡的大眾,人人都能以威儀自重。

問(1):對一個出家人而言,威儀有什麼重要性?
答:佛門有「四種威儀」,即行如風、坐如鐘、臥如弓,立如松。此外,還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舉凡揚眉瞬目、一舉手、一投足,都含括出家人應有的戒律和威儀。相好威儀能度眾生,即使諸佛要成就圓滿功德,也必須「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將相好、福德、智慧修好。
  佛陀十大弟子中的舍利弗、目犍連,他們過去曾是外道的首領。有一天,舍利弗在路上看到馬勝比丘,立刻被他的威儀所攝受,於是上前問道:「這位修道者,你的老師是誰?他都教了些什麼?」馬勝比丘告訴他:「釋迦牟尼佛是我的老師,他常告訴我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的道理……。」舍利弗一聽,心眼頓開,趕緊回去找目犍連:「目犍連,我們找到老師了,釋迦牟尼佛可以做我們的老師。」於是他們帶著各自的徒眾,皈投在佛陀座下,這就是威儀度眾的實例。
  過去宋代的大學者如王陽明、程頤、程顥等人,他們對佛門的威儀也很讚歎。
  有一次,程頤到寺院,剛好看到排班過堂的隊伍,忍不住讚歎「三代威儀,盡在此中」,說明中國自古以來所謂的道德禮儀,儘從這些僧眾中表露無遺,確實是不錯的。而在近代,大陸有一位倓虛法師,他在東北各地講經弘法,興建好幾座叢林。有一次他在捻香行十方禮時,感動了一位居士,於是護持他興建一座大寺廟。
  自古以來,這樣的例子很多。由此可知,佛門裡的威儀莊嚴,對度眾而言,是很重要的方便法門之一。

問(2):四種威儀中的「行」,有「行如風」的說法,請為我們解釋什麼是「行如風」?
答:佛門的四威儀,過去稱「行、住、坐、臥」,實際上這當中有誤。因為「住」, 本身就含括「衣、食、住、行」的內容,四威儀應該是「行、立、坐、臥」,即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這是「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中,最基本的行儀。
  行如風,指的是行走的時候,不要東搖西擺,就如風一般,都是向前直吹,不會任意擺盪。眼睛要直視前方七尺,不可左顧右盼、低頭,以及跑步、急行、交頭接耳;行進的速度要快慢適中,行止安詳才是標準。
  出家人除了走路的威儀,也很重視端正衣裝。出房門必著長衫,出山門一定要穿海青。到了現代,即使出山門不著海青,至少長衫、鞋襪要整齊端莊,不可以穿拖鞋;到了冬天,也不可圍圍巾、戴帽子。在大陸,只有退居老和尚才可以戴帽子,一般清眾不戴帽子。總之,過去的叢林大眾對生活上的規矩都很熟悉,不會任意越級。

問(3):一個人從小就開始學習走路,但是能把路走得好的卻不多。請問走路對一個人的一生有那麼重要嗎?
答:走路,對人的一生很重要。就是佛國天堂,也要一步一步慢慢走去,才能到達。過去的古人,儘管山那麼崇高,要爬上去才能登頂;水這麼遼闊,也要用種種的方法涉水過河,方能到達對岸。
  現在的人要到什麼地方,都是坐車或乘坐交通工具,失去走路的藝術、走路的價值。一個人能夠把路走好,對人類的文明、世界的進步,會有很大的幫助。過去走路最多的軍人,萬里出征就是為了保衛國家,為了國防需要、民眾的安全,都是要走路;商人千里迢迢經商貿易,如中國的絲路,就是透過商旅往來,從亞洲走到歐洲去了;探險家千山萬水涉險,也是要走路,為了找尋世間上還沒有被發現的地方。即使是佛教的僧侶,也有所謂「一缽千家飯,孤僧萬里遊」,行腳雲水,到處參訪雲遊,為了親近善知識、學習規矩,也是要走路,真的是「八千里路雲和月」,走路對人一生的成就,關係至大。

問(4):走路和威儀都這麼重要,佛教是否有特別用來訓練出家人走路的功課?
答:叢林裡有不少功課,都可以作為走路的訓練。例如念佛的人除了念佛,還要繞佛;禪堂的人坐香之後要跑香,也要有幾圈慢香、幾圈快香;建築在山上的寺院,要走路上山、下山,不但訓練腳力,還要負重;其他如經行、排班、雲水行腳,這些都是走路的功課。
  唐代玄奘大師立志到印度取經,《高僧傳》裡形容他「言無名利,行絕虛浮」, 他所講的每一句話,都沒有名、利這兩個字,所有的行動、行為,沒有一點虛無不實,他就是如此講究威儀的人。玄奘大師萬里迢迢到印度,一步一腳印,前後花了十七年,把佛經、佛法,從印度帶回中國,不但把中國的經書如《老子道德經》翻譯成印度梵文,也把印度很多經論如《大般若經》、《瑜伽師地論》、《俱舍論》、《攝大乘論》、《成唯識論》等帶回中國翻譯,光大兩國文化,溝通國際關係,厥功甚偉。
  說到走路的功課,過去在禪門裡有這麼一段趣談:
  一對師徒外出辦事,沙彌背著行李,老是向師父抱怨:「重呀,重呀,還有多遠啊?」師父為了教育徒弟,在經過村莊時,故意對一位婦人講了幾句話,旁邊的人聽了生氣,罵道:「哪裡來的野和尚,怎麼這麼粗魯?」說著就拿了掃把、棍棒追出來打人。師父一看,趕緊拉了徒弟就跑,翻越那座山,看到追的人沒有再跟上來,就停下來喘氣。
  這時師父問徒弟:「徒弟啊,剛才重不重呢?」
  徒弟說:「師父,奇怪,剛才被人追趕的時候,背的行李好像不重耶。」
  師父告訴他:「人生要有目標,要有責任感,有責任感就不會感覺到重的。如果自己沒有莊嚴的心、不發心,即使是一點輕的東西,都負擔不了。」
  所以,佛門走路的功課,除了訓練威儀,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要發心,要有意志力,路才能走得更遠。

問(5):一般修行的人非常精進,如果不是為了要拜佛,絕不輕易亂走。現代的出家人,對於什麼地方該去、什麼地方不該去,是否也有這樣的規範?
答:過去的大德,有所謂「不拜佛,不妄行一步」的行誼,不合乎佛法的事,決不會輕易妄行。一個出家人應該去的地方很多,不應該去的地方也很多。不應該去的地方如熱鬧的、玩樂的聲色場所,當然不能去,那是苦海深淵,掉下去就爬不起來了。
  現代的出家人走路,要走康莊大道,要走平安、不危險的道路,所以,修道的路是一條成佛之道,是平安、平坦的正道。縱有危險,只要心中有正念,肯發心,終究能抵達目標。

問(6):一般佛教徒都說要「學佛」,可是這幾十年來,大師一直提倡「行佛」,究竟「學佛」與「行佛」,各有什麼意義呢?
答:一般佛教徒的信仰,始終停頓在「信佛」、「拜佛」、「求佛」的階段,很少能在生活中落實佛法。過去我們常講「學佛」,學佛好像都要喊苦、要了生脫死,然而佛有什麼值得我們學?佛慈悲,你學到佛的慈悲嗎?佛有般若,你學到佛的般若了嗎?佛有大願,你有佛的願力嗎?佛要我們喜捨,多少佛教徒能做到喜捨?學佛很難,一個佛教徒從信佛、學佛,還要到行佛,佛怎麼做,我們跟著怎麼做,這就是行佛。
  過去佛陀行走五印度,都是忙於度眾生、教化眾生,為大家服務。如周利槃陀伽如此愚笨的弟子,佛陀耐心調教他,最後讓他開了智慧。又如尼提是個擔糞的苦工,佛陀也說:「我來幫你挑擔。」比丘病了,佛陀親自為他縫衣服、幫他倒一杯水,佛陀不是理論家,他是真正實踐慈悲、實踐真理的實踐家。
  有一位曹仲植居士,他是很有財富的企業家,也是台灣「生命線」的創始人。他年輕時一表人才,他的夫人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有一次她看到我,說:「師父,請度我的先生信仰佛教,要他拜佛。」我一看,這麼一個大男生,怎麼叫他拜佛呢?所以順口說:「曹先生不一定要拜佛,行佛就好了。」他也很聰明,馬上領悟到:「對呀,師父叫我行佛,不一定要拜佛,我行佛。」「我行佛」,這句話已經講了快五十年了,這五十年當中,他一有錢就去做捐贈輪椅的功德,所捐獻的輪椅,大概有五十萬輛以上,全世界哪裡有傷殘人,就送他輪椅。為什麼要送輪椅呢?他說:「我行佛的慈悲,我要讓殘障的人能方便行路。」
  說到「學佛」、「行佛」,佛經裡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說明了佛是已證悟的眾生,眾生是未修證的佛,「學佛」與「行佛」其實不難,只要我們能落實「行佛所行」、「學佛所學」,必能得到佛法的妙用。

問(7):四種威儀裡的「立」,有所謂「立如松」。佛門裡對一個出家人站立的威儀有什麼要求嗎?
答:站立的威儀,有所謂「立如松」,是指一個人站著的時候,頭頸要正,身軀挺直,不可輕率、歪斜抖動,要如蒼松一般穩重、莊嚴。
  站,也是一個禮貌、一種修行。父母、師長與我們談話,我們要恭敬站立一旁;大眾早晚課誦,一起站在佛前誦經,也表示精進、禮貌。
  此外,有一種站立的修行稱「般舟三昧」,或稱「佛立」、「常行」,那是很嚴厲的一種修行。通常一次三個月的時間,就在一個特定的小房間裡不坐、不臥,站站行行,行行站站;此外,也可以拜佛。如果疲倦了想睡覺,裡面有一條繩子,可以拉著繩子休息一下。因為三個月的時間,活動範圍很小,都是精進修行,再加上不坐、不臥,整個人會變得很清瘦、很苦,不過精神力、毅力會增加。三個月下來,一個人就如脫一層皮般的改頭換面,甚至改心換性,這是最集中、徹底改造自己的方法。
  因此,佛門對出家人站立的要求,不但要從外在的威儀來改變一個人的氣質,也很重視心靈的提升及道念的增長。

問(8):與師長在一起時,應該注意哪些禮貌? 答:與師長同立,不能站在他的前後,而是要站在他的下處、低處;和師長同行,至少要退讓半步,讓師長走在我們的前面,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禮貌,但是現在的人已逐漸淡忘這樣的美德。
  因此,我認為中國保有世界上最優秀、最美好的文化,今後有必要繼續保持下去,至少在佛門裡,我們還保有這樣的禮節。就如過去寺廟叢林裡的大和尚、大法師走路時,年輕的參學者必須走在他的旁邊、後面,不敢逾越。

問(9):前面提到站立的修行有「般舟三昧」,佛菩薩的聖像也有很多是站立的姿態,這是否有特殊的含義?
答:佛像的造形有很多種,所代表的意義也各有不同。有的是坐相,有的是涅槃相、吉祥臥,也有的是站立的姿態。其中站立的佛菩薩聖像,也有姿勢上的不同,有的是兩腳並立的接引像,有的是一腳向前,也有的是垂手站立。那麼站立的佛像代表什麼意義呢?由於佛陀到處行腳、行化,說法教化眾生、為眾生服務,因此站立的佛菩薩聖像,即表示精進行化、接引眾生。

問(10):佛教裡有站著的修行,佛像也有立佛。有沒有人修行到最後,是站立往生的?
答:一個人去世,在佛教裡稱「往生」。大部分的人是躺著往生,但是佛門裡坐著往生的人很多,也有站著往生的。如唐代的龐蘊、靈照居士一家,他們有的是坐著往生,或者拿到個鋤頭,就這麼站在田裡往生,說走就走。
  另外,唐代有一位鄧隱峰飛錫禪師,他是倒立往生的。他要往生前問旁邊的人,說:「坐著死的,看過沒有?」、「看過。」、「站著死的,看過沒有?」、「看 過。」、「那麼頭朝下,腳朝上的,有沒有看過?」、「這個沒看過。」、「沒看 過?好,我給你看。」、於是他倒立過來,就這麼往生了。
  大家要為他處理後事的時候,他還立在那裡像個鐵柱子,移動不了。後來有人通知他在鄰近寺廟出家的姐姐來。姐姐一看,說:「弟弟,你一生神奇怪異,到了要離開世間了,還要在這裡作弄人嗎?」說完用手一推,這位飛錫禪師就倒下來了。
  過去修行的人,不管行也好,立也好,往生對他們來說就像是一場遊戲,佛教裡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並不足為奇。

問(11):聽說須菩提尊者,他也有站立的修行?
答:須菩提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對空性最能契合,我們尊稱他為「解空第一」。由於他體證「無我相、無人相」的道理,修行忍辱波羅蜜,不會去計較人我是非。
  須菩提有一個修養:你不喜歡看他站在那裡,他可以一整天就坐著不起來;你看不慣他坐在那裡,他也可以一天都站在一個地方,他不會忤逆別人的意思,所以他能體悟諸法空相,了解這個世間上,什麼都是平等法,因此坐也好、站也好、行也好,對他來說都是一樣,都能以平等心一體同觀。

問(12):接下來談到「坐」的威儀。佛教有哪些常見的坐法?
答:佛教裡的「坐」,也有好幾種坐法。有的是垂著腿正襟危坐,有的是盤腿而坐,即「結跏趺坐」,也有單盤、雙盤、散盤的坐法。在禪堂裡,有的人腿子盤不起來,或不習慣盤腿,也可以掛腿,掛腿就是把雙腿垂下來坐。
  坐下來時,身體要端正,頸子要平、收下顎,眼睛直視前方。如果晚輩與長輩見面,不能將椅子坐滿,只能坐半座,兩手擺到膝蓋上;這樣的坐姿可以讓腰挺直,坐得正、坐得有精神,也比較有禮貌。過去的出家人學習行、立、坐、臥四種威儀,也很講究坐的威儀。

問(13):四威儀當中有「坐如鐘」,為什麼要用「鐘」來形容坐?
答:坐如鐘,就是形容一個人禪坐,要如一口大鐘,任何的外力推它、風來吹拂他,都是如如不動,穩如泰山。過去有修養的讀書人,遇到什麼外境都不能影響他,都不會讓他動心,這就是所謂的「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
  當一個人坐得習慣了,腿子隨時都可以盤起來,不管雙盤、單盤,哪一隻腳在上,哪一隻腳在下,都沒有關係。坐禪坐得好,可以讓精神集中,意志統一,體會到禪悅法喜。腿子一盤,天地在眼前豁然開朗,感覺身心舒暢、愉快,就如坐入融化的世界裡,身心與大自然慢慢融和為一體,所以坐,也是入道之門。
  每一個人禪坐的功夫不同,時間有長有短。過去我看我們的同參,兩個腿子一盤,就是十幾個小時,這樣的功夫很難能可貴,甚至坐得好可以進入禪定。據說過去虛雲和尚坐過一個禮拜、三個月,一入定就是十天、半個多月才出定,這也要有相當的功夫。

問(14):在佛教裡,常聽到「上座」、「下座」,這是什麼意思呢?
答:一個人出家受具足戒之後的年數,稱為「臘」、「戒臘」、「法臘」,與世俗的年齡不同。出家十年之內,只能稱「下座」;慢慢經過十年,或以十個夏安居來計算,過了十夏,到了二十年就稱「中座」;二十年以上即「上座」。
  「上座」又稱「長老」、「上臘」,或「首座」。除了下座、中座、上座以外,還有將超過五十臘而受國王、長者、出家人所敬重的長者,稱為「耆舊」。所以佛教裡的「座」有特殊意義,如「師子寶座」、「法王寶座」等,一般人要坐上那個寶座,也需要幾十年功夫,慢慢升級,才能有這樣的資格。

問(15):佛教裡有各種法會,尤其「瑜伽燄口」、「放燄口」,需要三大師、五大師、七大師,他們的座位有一定的規矩嗎?
答:這些座位的安排,中座、第一座、二座、三座、四座、五座等,都有一定的秩序與規矩;乃至法會裡唱誦到哪一段經文,是由哪一座人誦念,也有一定的規矩,彼此不會錯亂。
  因此擔任三大師、五大師、七大師的僧人,這些規矩他們都要很熟練,輪到哪一個人,他不會忘記;沒有輪到的,他也不會搶別人的板位,或者搶在他的前面。所以這個「座」,代表的是一個秩序、一個地位。

問(16):大師常說「已坐不起」,這句話有什麼意義嗎?
答:這一句「已坐不起」,有它的意義。為什麼?我經常到一個地方坐下來,別人卻非要請我再換一個位子,要我坐到上面、坐到高處、大處,然而我覺得沒有那個必要。
  記得有一次搭乘中華航空的飛機,有一位座艙長跑來找我,一定要我坐到頭等艙。我沒有頭等艙的票,他還是一再來請我過去,後來我跟他講:「對不起,我的規矩『已坐不起』,我已經坐下去,就不能再起來了。」
  在佛教的戒律裡,確實也是如此。吃飯,在這裡吃;如果要起來,就不能再繼續吃,因為你站起來就表示吃飽了。我從小在叢林裡過堂吃飯,不曾吃飯吃到一半還站起來,你叫我起來,我就不再坐下了。
  「已坐不起」的意思,就是已經坐定位子,就不再起來;起來後就不再回到這個位置,我也不坐到別處去,換另一個環境再說了。

問(17):蘇東坡與佛印禪師之間的往來,是否也曾為了一個座位,而有類似的禪機?
答:有一次,蘇東坡聽說佛印禪師要講經說法,於是趕赴會場聆聽,沒想到一到現場,席間已經沒有座位了,佛印禪師就跟他開個玩笑,說:「此間人已滿,沒有學士的坐處了。」怎麼辦呢?蘇東坡也不是等閒之輩,就說:「既無坐處,何不借大和尚的四大五蘊之身為床座?」意思是說,既然沒有地方坐,那我就坐到你身上,你的身體讓我坐。
  佛印禪師一聽,知道蘇東坡要和他論禪,接著說:「學士,我有一個問題問你,如果你回答得出,我的身體就讓給你坐。如果回答不出,請將身上的玉帶留下。」蘇東坡自認為他一定可以應對,就答應他的要求。佛印禪師問道:「四大本空,五蘊非有,請問學士你要坐在哪裡呀?」蘇東坡一時回答不出,因此輸了他的玉帶。這條玉帶,至今還留在金山寺供人參觀。

問(18):四種威儀裡,有一個「臥如弓」,這是什麼樣的姿勢呢?
答:「臥如弓」,指的是睡眠的姿勢。臥著怎麼會如弓?佛陀入滅時右而臥,在佛教裡,以這樣的姿勢是最好、最上乘的,不會有惡夢,也不會有太多妄想,這樣的姿勢在佛教裡,就稱「吉祥臥」。
  甚至有的人以手為枕,右側臥,就如一把弓,這樣的睡姿也很威儀、正派。

問(19):關於「臥」,在佛教裡有什麼趣聞嗎?
答:說到「臥」的趣聞,如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有一個規矩,他將此視為自己的修行。
  趙王很仰慕趙州禪師,幾次派人送供養過去,趙州禪師都親自接待、寒暄。有一次,趙王親自拜訪趙州禪師,趙州卻睡在床上,不起身迎接,趙王就到他的床前看他。
  趙州禪師說:「對不起,我年老力衰,沒有力氣起來迎接你,請原諒。」趙王一點都不生氣,反而談得很契合。趙王回去後,又派他的侍從送信來,趙州一樣衣裝隆重到門外迎接。他的徒眾感到不解,問道:「趙王來,您睡床上不起來;他的下人來,你反而到門外親自迎接,豈不是顛倒?」
  趙州禪師說:「你不懂,我接待客人有三個等級:上等人來,我睡著迎接他,用本來面目和他見面。中等人來,就在客堂寒暄、招呼他。下等人來,我到門外迎接他、應酬他。」
  因為這樣的典故,有一次蘇東坡要到金山寺拜訪佛印禪師,事先寫了一封信給他,希望他也用趙州禪師的待客之道來接待。當蘇東坡到了金山寺,佛印禪師已經在山門外等候迎接,蘇東坡一看,就取笑他的功夫不如趙州禪師。後來佛印禪師寫了一首詩偈給他:
  昔日趙州少謙光,不出山門迎趙王;
  怎知金山無量相,大千世界一禪床。
  意思是:我們金山是無量相,大千世界都是我的床。你以為我真的到門外迎接你嗎?其實我現在還睡在大千世界的禪床上如如不動啊!過去有不少的禪者,就是以禪詩來作為彼此之間的機鋒、遊戲。

問(20):聽說趙州禪師會見南泉普願禪師,他們之間也有一個躺著論道的故事?
答:趙州禪師是個風趣的人,他的禪法很活潑。趙州禪師年輕時,到瑞相院拜訪南泉禪師。南泉禪師正在床上休息,也沒有起身,就問他:「從哪裡來?」
  趙州答:「從瑞相院來。」
  南泉又問:「見到瑞相了嗎?」
  趙州禪師知道這是禪語,於是回答:「沒有見到瑞相,不過我見到了一尊『臥如來』。」意思是「我見到一個睡覺的人」,其實那就是「瑞相」,他是有禪功的。
  南泉聽了,很欣賞眼前的這位年輕人,於是坐了起來。後來趙州在南泉座下參學二十餘年,深受南泉的器重。

問(21):佛門裡有一首偈語,正是形容「行立坐臥」四種威儀,請大師就其中的意義,為我們做一個總結。
答:這首形容四威儀的偈子是這麼說的:
  舉佛音聲慢水流,誦經行道雁行遊;
  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
  瞻前顧後輕移步,左右迴旋半展眸;
  威儀動靜常如此,不枉空門做比丘。
  「舉佛音聲慢水流」,念佛的音聲要如流水、海潮音一般慢慢誦出。
  「誦經行道雁行遊」,誦經或繞佛、行走時,就像雁鳥在空中成行列隊飛行般整齊、瀟灑。
  「合掌當胸如捧水」,合掌當胸,應如捧水一般謹慎、端正。
  「立身頂上似安油」,站立時,猶如頭頂著一碗油昂首而立,不使它滴出來。
  「瞻前顧後輕移步,左右迴旋半展眸」,走路時觀前顧後,不可東張西望,要能安詳徐步而行。縱然要左右觀視,也只能「半展眸」,約略看一下,知道就好。所以佛門、禪門的規矩還是很有人情味,並非什麼事都絕對禁止。
  「威儀動靜常如此,不枉空門做比丘」,威儀動靜、行立坐臥,如果能經常如此周全、安詳、從容不迫,就不枉佛門培養你、教育你,讓你在佛門走一遭。
  佛門裡的行、立、坐、臥四種威儀,可以調攝一個出家人的身心,能夠將這一首詩偈牢記在心,時時觀照自己的舉止動靜,在威儀上就能有所進步。

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七草粥的來源

資料來源:日本訊息
日本新年的假期通常是3天。然而,1月7日,這將會是特別的一天,人們會在這天吃七草粥,這種傳統食物是由草葉和粥或米而煮成的,相信吃這個粥可以為人們帶來健康和長壽。而這天則被稱為七草日。

七草粥通常是新年的第7天當作是早餐或是前一晚當成晚餐來食用。新年期間大家可能會吃太多,所以第7天吃粥的話可以用來幫助消化,所以它有點像一個排毒的時期。吃粥在日本來說其實是生病的時候吃的食物。

這個文化是來自古老的中國習俗,據說這是可以避邪的。此外,由於綠色蔬菜在新年期間並不多吃,所以年初期間吃綠色蔬菜的習俗是類似於希望一年都豐收。不過,現在中國已經逐漸失傳,沒有進行這個賀年活動了。

傳統上,在粥中使用的7菜,是使用水芹、大頭菜(蕪菁)、鵝腸菜(繁縷)、鼠麴草(香茅)、寶蓋草(雪花蓮)、薺菜、小蘿蔔(白蘿蔔)。菜葉類的食物象徵為春天的開始,第一種蔬菜被認為是最有營養的食補菜餚,幫助身體維持健康。
成分
七草粥用的這些類型的青菜或者水芹是為數不多的無毒菜之一,所以如果你打算嘗試看看這個食譜,請仔細挑選你所用的水芹。根據地域或是購得的方便性所用的菜都是可以用其他菜來做替換的。如今,這些菜是很容易找到的,因為他們也是在超市的包裝上都有標示“春的七草”。

如何製作來享用呢
第7天的早上或前一天的晚上,將杵、飯勺和砧板放置在一個吉祥的方向。另外一邊切著菜一邊唱著歌,「七草なずな 唐土の鳥が、日本の土地に、渡らぬ先に、合わせて、バタクサバタクサ」(類似意思:在鳥兒飛越大陸來到日本前,大家來做七草粥),但這也是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據說,吃七草粥時必須吃清,不可有剩餘或倒掉,以免「福氣」被倒掉。

準備的過程非常簡單,你只需要把菜加入米粥裡一起煮。你可以從日本超市買七草粥包,並試著自己煮煮看!您也可以嘗試用其他菜來煮七草粥。如果有機會在日本渡過新年的時候不妨在家裡自己做做看吧!

2020年1月4日 星期六

FY19尾牙

上午原本要祭拜家神跟祖先,供品都準備好了,結果當天沒有拜拜

不曉得為什麼會把眼鏡放在衣服堆裡,不知何時掉落在地板上不小心踩到,鏡框斷裂鏡片損壞,真是不好的預兆!好在家裡還有另外一副舊眼鏡

原本想要做的事,還是得要必須要付諸行動,該拜拜的就要拜拜,有拜有保佑
桌座又跟去年的一樣,距離舞台最遠/最靠近門口的地方,同事說"桌次規則是一年在後面,一年在前面"
好多位領取年資獎 - 有5年、15年、20年、25年
25年資是碩果僅存的稀有動物,往年20年資都逐漸消失,但還是要紀念一下
25年&20年紀念價值公仔娃娃
熟悉的老同事們(無名:台南-陳賢才)
尾牙開場表演 - 燈光秀,比酷炫,分享同事FB清晰影像,坐位距離表演台很遙遠,仍然覺得很新鮮、很好看
第二場燈光秀表演從5位變成3位,別出心裁與舞台下的同人互動,蠻好玩
這桌有一位同仁 - 央辰 吃素食,素餐7道菜之後就停頓,詢問服務生還有嗎?是的,後續已經沒有素食餐
餐會中,主管在想盡辦法用可樂、雪碧、茶…偽裝成各款式酒品,避免被灌酒可能性

這次主辦單位貼心準備 - 醉酒牌
已經預想自己會酒醉的同仁們,請先把自己酒醉後可以聯絡的人、電話、地址註明清楚,以便之後車送回住處
咦~不是說 怕醜,不拍孕婦照嗎
是看人說話的是吧
翻白眼但覺得好笑,有二
其一:
餐會即將尾端,主管看向對面坐位的我們,詢問"有沒有看到我的眼鏡"
座在我左邊同事快速回應"明明就掛在你臉上"
他起身逕至走來說"不是這一副",眼睛視線落在桌面檢視,是怎樣有人偷藏嗎?
座在我右邊同事不爽走到他的座位,低頭下一秒馬上蹲下去撿起一個眼鏡盒,確認的口吻"是你的嗎","自己東西掉到坐位地板,還沒看"
主管將失誤推說偽裝"有沒有很像喝醉酒的樣子",是…博得認同感演技佳??傻眼
連想到之前,明明要跟人家討教學習,還請人家示範如何操作,特地詢問要點選哪個項目,看完後卻說"跟我想的一樣",哈~拉不下老臉

其二:
好奇的事,主管你明明就偽裝的這麼多杯飲料,為什麼偏偏要拿整瓶威士忌去跟人家敬酒呢?
事後哇哇叫"都被嗆到了,沒吃飽還一直被灌酒"
到底是誰不吃飽就提酒瓶去敬酒,更何況還是去找喝酒掛桌次的人們,自討苦吃還被同事取笑

事後得知,
女同事出門有路過三峽祖師爺廟,徒手拜拜保佑尾牙中獎,她中了最大現金獎2萬,與她同桌部門同事中了現金獎1萬,還有另一名價值1萬3仟禮品
這與去年尾牙中現金最大獎3萬的女同事,有異曲同工之妙,她一家3口北上全家在尾牙前去趟龍山寺拜拜祈福
另外,一位以前同在中和服務的女同事,住三峽抽中價值1萬8仟旅遊大獎,她則是向往生婆婆祈禱,尾牙能夠中大獎給小孩付學費
今年獲得現金最大獎3萬的男同事,剛到尾牙一樓現場就有遇見他,三年前從同單位各自調開在不同單位服務, 每次見到他明顯的胖,此次不是一點點而是誇張,也許這是他的福氣所至吧

得知為什麼主管會去敬酒,因為他自個沾沾自喜的說"沒有人來灌酒",女同事分析者說"都到經理身份,應該要自動去敬酒、去交陪(台語),沒有來敬酒原因有二:不被重視,以及無視你的存在(忘了差不多)

2020年1月3日 星期五

平常心

玩笑話「心臟本來就是偏一邊,所以偏心是正常的。」

人心是偏的,我知道
時時刻刻都處於偏心,我知道
常常都被忽略的單位,我知道

不公平也許不存在,只是個人感覺
福德因緣不充足,所以關係不密切

在她麾下又如何怪不了誰,我知曉
她的喜好表現就是明顯,又能如何

保持中立,宴席終會散場靜候佳音
不需要就此人情,萍水相逢無牽強

博人好感做人情,拿的人終究要還
投資人情生意,日後才有豐厚回報

認同自身的存在,不被疼愛的事實
風在微笑,我也在微笑
豐盛療癒師
永遠不要懷疑世界會因你而不同!你的創造力和創新能力,使你注定要成功。
這可能是擴展你職業生涯的時候了,但是不要忘記留出時間給家人。這種情況涉及一個人(可能是你!),他腳踏實地,有設計或裝飾的天賦。他/她思想開闊並照顧人。
—— Guardian Angel Tarot/阿曼譯

2020年1月2日 星期四

分享:你什麼都不捨得扔,還談什麼生活品質

文章來源:玩游戏 2019-03-30

你什麼都不捨得扔,還談什麼生活品質;該扔的時候果斷的扔,這也是一種魄力。別讓生活負重前行!對,這個態度本身沒錯。 而我同樣也想說,請把已經擁有的珍惜到極致,不要辜負任何一種得到。 人民日報前段時間提倡的極簡主義,本質上,並不在於扔東西,而是,不辜負。

扔掉不必要的包袱和累贅,才能把更多更有價值的事物請進生活中來。

什麼都不扔,就是持家有道,會過日子嗎?不是的。

扔的過程,其實是進行選擇,學會捨棄的過程。

扔掉不必要的包袱和累贅,才能把更多更有價值的事物請進生活中來。這是一種生活智慧。

學會吐故,方能納新。

01 什麼都捨不得扔,只會積累一堆看似有用的垃圾

打開你的衣櫃看一看,裡面是不是被塞得滿滿當當的?但其中,真正合身的、入時的、你常穿的,又有多少件呢?

五年前的裙子,十年前的T恤,可能都舊得不成樣子了,你捨不得扔;過了期的舊雜誌,永遠放在鞋櫃裡積灰塵的鞋,你也捨不得扔;

不會再騎的舊自行車,換下來的舊手機,甚至早已被淘汰了的mp3,你還是捨不得扔。

它們也許都沒有壞,所以在想要扔掉它們的時候,你總覺得它們還是有用的。

直到你的衣櫃再也塞不進更多的衣服,你的雜物間裡堆積如山,你才意識到,它們不過是看似有用的垃圾而已。

02 要讓物為你所用,而不是你為物所累

真正得到使用的東西才有價值。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條有趣的建議,是「三個月內沒有用過的東西,你就該扔了」,也許說得有幾分絕對,但還是很有它的道理。

從穿的戴的,到日常用品,我們使用各種各樣的東西,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愉悅自己,或是為生活提供便利。這才叫「物為你所用」。

如果一件東西你用不著,不喜歡,那不管它價錢是多少,它對你來說都是沒用的累贅。如果你還要勉強著去適應它,將就它,就變成了「為物所累」了。

要成為生活的主人,就是要學會篩選,學會安排,也學會捨棄。

03 懂得清理,才能擁有輕裝上陣的生活態度
就像一個人去登山徒步,背包裡能帶的東西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會選擇儘量輕便實用的東西。帶得太多,只會讓自己腳步沉重。

同樣的道理,對待生活,更應該如此。太多的雜物只會讓生活變得死氣沉沉,運轉不動。

學會清理,生活環境才會變得輕盈,才能讓家裡的空氣流動起來,煥發生機。

把那些不合適的,沒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東西統統扔掉,你才能為那些真正重要的東西騰出明亮寬敞的空間。

這樣,你身處其中,會得到更多的舒適感和幸福感,會感受到活力和希望。生活變得簡單了,卻更有品質。

04 清理房間的過程也是你整理內心的過程

你的生活環境,很大程度上就是你內心的折射。

內心煩亂,負面情緒深重的人,所處的房間也大多髒亂、幽閉;性格開朗,心態積極的人,往往會把自己的家收拾得窗明幾淨。

同樣的,一個整潔明亮的環境也會反過來帶給你好的心情和活躍的思維。

所以,清理不僅僅是一種外在勞動,也會對你的內心產生很大的影響。

當那些白白佔據空間的無用之物被你打包扔掉,你一定會覺得心也和房間一起變得開闊了一些,頹廢和消極的情緒自然也減少了。

就如同花園裡的雜草,不僅讓環境看上去雜亂,還會搶走花需要的養分。

學會清理,就是給家除除草,扔掉垃圾和累贅;也給自己的內心除除草,扔掉噬人的負能量。

該扔的時候果斷地扔,這也是一種魄力。別讓生活負重前行。

分享:蘇菲的選擇

分享文章來源李律FB

【蘇菲的選擇】

在《霍爾的移動城堡》當中,故事的女主角蘇菲在劇情一開始沒多久,就被荒野女巫的魔法變成了老婆婆。

變成了老婆婆的蘇菲,完全沒有坐在原地大哭三天三夜或是自暴自棄變成廢人,她異常冷靜地回到家裡收拾簡單的行李,沒有跟任何人告別低調地離開了她生活與工作一輩子的帽子店,離開了大城市,到了城市邊緣的荒原上獨自生活。

在我看來,蘇菲接受自己的老人外貌的過程,平靜快速地像是她好像已經為了這一天的來到等待了許久一樣。

這裡是我一直想不太懂的地方。

而這個變成老婆婆的咒語,則有幾次出現了失靈的現象。

第一次是蘇菲拗不過霍爾的撒嬌與苦苦哀求,假扮成霍爾的媽媽,到王國首都的宮殿裡去見霍爾的老師,法力高強的莎莉曼夫人。面對莎莉曼夫人咄咄逼人的質問,蘇菲不但沒有害怕,反而充滿信心地告訴夫人,霍爾不是一個膽小懦弱的魔法師,她相信霍爾能夠對抗自己的心魔,變成偉大的魔法師。在那一瞬間,為了心愛的男孩神采飛揚的蘇菲,回復成了少女,直到夫人一句話酸她不像是霍爾的媽媽、倒像是情人,一時被酸又羞又驚的蘇菲瞬間回到了老太太的外貌。

第二次是霍爾帶蘇菲到自己幼時學習魔法的小屋,對她許下承諾,這時的蘇菲又再度恢復了少女的神態;但是在下一瞬間,不知或許是自慚形穢又或是卻步了,蘇菲「選擇」了再度變回老太太。

後來當戰火逼近了移動城堡變成的房屋,霍爾則遠去察看戰場,下定決心保護這個家的蘇菲,「選擇」了變回少女。而且這一次,她再也沒有變回去。甚至到了後來,當她為了與卡西法締結契約,將身上的一部分——頭髮——給卡西法吃掉的時候,短髮的蘇菲比起過去長髮結辮的她,變得更年輕了。

我注意到了兩件事:第一、過去的蘇菲對於自己變成老婆婆的外貌適應地非常快;第二、蘇菲可以自己「選擇」變成少女、或是回到老婆婆的樣子。

.

所以我猜想,荒野女巫對蘇菲所下的咒語,與其說是把她變成老婆婆,不如更精準地說是「把她的外貌變成與實際心理年齡相襯的樣子」。

.

被下咒以前的蘇菲,用最簡單的話說簡直就是一個女版魯蛇。在母親經營的帽子店工作,每天過著重複的生活,個性內向不愛與人交談,生活中沒有任何的熱情,甚至跟家人的關係也很冷淡。這樣的蘇菲,內心根本就是一片荒無,也難怪她的心理年齡,根本就是老人(想想很多老人都是早上起來就坐在同一個地方打瞌睡直到一天結束)。

直到她進入了移動城堡,遇見了天菜魔法師霍爾與其他不重要的快樂夥伴(好啦蘇菲應該沒有這麼瞎妹我修正),遇見了霍爾與其他共同生活的夥伴:一支竹竿稻草人、一個裝老人的小孩、一團火.........(嗯這到底是甚麼奇怪的團體......好啦不重要),蘇菲一片荒蕪的內心終於開始轉變。

有生以來第一次,蘇菲有了心愛的人,有了禍福與共的夥伴,有了一個讓自己有歸屬的家,有了必須用生命保護的事物。

這也是第一次,蘇菲學習到了愛、學到了信任、感受被認同、感受歸屬、感受到人與人的羈絆,學到了承擔的重量,學會犧牲與付出,那是與愛同等的沉重代價。

這樣的轉變,讓蘇菲從魯蛇變成了現充,也讓蘇菲從一個沒有感受、沒有熱情的老人,變成一個勇敢去愛、勇敢去付出、甚至不惜犧牲一切也要守護心愛的事物的少女。

.

因為愛與勇敢、承擔與守護,蘇菲「選擇」了成為一個真正的少女。

.

我發現在宮崎駿的動畫裡面,常常有這樣的劇情設定:魔法的咒語加諸在某人身上的時候,往往是非自願的,但是能夠解開咒語的方法,卻是「個人選擇」。

在《神隱少女》當中,被湯婆婆寵溺過頭的小少爺,意外被錢婆婆用魔法變成一隻胖老鼠。因為被變成了老鼠,小少爺敢勇於踏出湯婆婆為他建造的華麗嬰兒房,出去探索那個被湯婆婆灌輸充滿了細菌、又髒又危險的外在世界。後來錢婆婆跟他說,其實咒語早就已經失效了,他想要的話、隨時可以變回來。他自己知道,但是他想繼續保留老鼠的外型一陣子,直到回到了湯屋才變回來。

在《紅豬》中,波魯克用咒語讓自己變成一隻豬,而解開咒語的方式,表面上是一個真愛之吻,實際上是波魯克自己決定放下過去糾結的苦戀、放下對已逝好友的虧欠,真心迎向一段真感情。

而魔法的無效,更是由人的意志來決定的。千尋的父母被變成了豬,但是千尋想要記得父母,她便永遠能認出父母。白龍記起了自己的名字,決定切斷與湯婆婆的師徒契約關係,一旦他下定決心,契約就失效了。

更有甚者,在《天空之城》裡,悉達與巴魯決定不要再讓拉普他的高度科技被野心份子利用,於是他們做了最深切的覺悟,用咒語「巴魯斯」毀滅了一切(也順便毀了推特)。

最後,在《魔女宅急便》中,繼承了魔法血統的琪琪因為情感的彆扭與內心的疑惑而失去了魔法,這使她重新思考魔法對她的意義究竟是甚麼,最終她理解了需要魔法的理由:為了所愛的人、所必須守護的事物,她終於有所覺悟,而召喚回原本失去的魔法。

.

魔法,或者說,宮崎駿世界裡的魔法,是剛開始發動的時候不會如你的願;但是最後要解開、還是要恢復,都是你自己可以決定的。只要你有決心與覺悟。

.

這讓我想到了編劇理論裡最常提到的「英雄旅程」。在每一個英雄旅程的故事中,英雄所遇見的召喚,通常是無預警的、違反其意志的,而通常在典型的英雄旅程中,英雄第一次會拒絕接受召喚,直到他理解了召喚與他生命課題的相關性與重要性,他就會接受召喚踏上旅程。最經典的例子就是托爾金的《哈比人》當中,比爾博接受甘道夫與矮人族的邀請,離開夏爾加入他們的探險隊伍的故事。

不過,我覺得英雄旅程的故事是一種事後的記述,它隱隱然讓我們覺得,英雄註定就是會成為英雄,好像每個成功人士自傳一樣。

恰好相反的是,英雄召喚本來就會發生在每個人身上,正因為它是無預警的、違反個人意願的,所以絕大多數的人都會逃避召喚,選擇轉身逃走;只有那些留下來的、勇於承擔的人,成為了英雄。

不是召喚(挑戰)找上英雄,而是選擇回應召喚(挑戰)的人成為英雄。

所以,英雄召喚也好,魔法也好,從頭到尾,造成改變的都是個人選擇。選擇的背後,是決定承擔的覺悟與決心。

.

--

2019年過去了。這一年,是我出生到現在,覺得最不真實的一年。

更準確地說,我覺得我,還有跟我一起身處在同溫層的人們來說,是在2018年1124大選的當天,被下了可怕的咒語。

那種不真實又詭異的感受,來自於我過去從小到大所想像的,那個由兩千萬個我所不認識的陌生人構成的一個模糊的集合體,一瞬間變成了我完全不認識的模樣。

表面上這個世界一切如常,但是我知道很多人與人互相信任的部分、那些不須明說只靠互信與默契就能運作的規則、基準,一瞬間都重新改寫了。

那些我們賴以想像它者的媒介,透過大數據的運算與安排,建構了一個我們一廂情願想要的世界,而不是真實世界。是以當真實世界透過一次集體性的表態呈現出來時,那之間的急遽落差足以讓我們一直信仰的世界一夕崩解。

我突然有種錯覺,我們好像活在一個濾鏡一般的魔咒裡;同時,我們覺得那些不可溝通的、遙遠的另一側的人們,也活在一個自欺欺人的魔咒裡。

我感到困惑,當我們盡情笑罵那些只接觸某些特定媒體、只相信某些傳聞、沒有事實查證的能力,甚至只是一廂情願地相信漏洞百出近乎狂想的政見,那些人根本就是像信了邪教一樣地著了魔的同時——我又如何確定,我不是也活在一個美麗而虛假的泡泡裡?

這個咒語讓我們焦慮。甚至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必須承認很多事情我不再像過去那樣有把握,對這個國家的多數人我更覺得陌生而不信任。

在更多時候,每天在日常生活中會有短暫接觸的人們:買東西的店員、小吃店的老闆、開公車的司機、大樓的警衛、合作單位的職員......我不得不猜想,在他們親切的點頭示意、和善的笑臉背後,他可能是堅定支持某候選人的選民,他是某特定媒體的忠實觀眾,他對某個政黨抱持怨恨,他鄙視女性領袖,他對於同婚、勞權、核電的態度都跟我恰恰相反;甚至,他寧可為了自己的蠅頭小利,而樂於出賣這個國家大多數年輕人的前途。

對於必須猜測對方的立場叫我不安。比起來,那些在臉書上大聲表態,與我站在同一個陣營,而我甚至從來沒有見過面的臉友,反而還要來得值得信賴的多。

而這樣的狀況絕對是不正常的。即便我沒有辦法精準地定義甚麼叫做正常。

.

無論如何,2019就這樣過去了。但是就如同越過新的一年,體脂肪與造的口業並不會歸零重新計算一樣,這個奇異的魔咒並不會在跨過年關時消失,我甚至覺得,就算是在0111大選後,即便我們暫時保住了國家,這個魔咒也不會消失。

所以我們必須從宮崎駿的作品裡面,重新溫習消除咒語的條件。

被下咒語,通常是無預警、而且違反我們的意願;可是解開咒語的方法,卻是來自我們的個人選擇。當我們「願意」,當我們有相對的覺悟與決心時,才有解開咒語的機會。

不管是蘇菲變成老婆婆,又或是琪琪失去了魔法,這些外在的轉變,往往反映的是內心的矛盾、質疑,又或是失去信仰與熱情的荒蕪。

所以我必須說,解開咒語的第一件事,是好好照顧自己的身心。畢竟,沒有足夠強大的心理素質,沒有辦法面對魔法的封印。

我們或許都需要的是,找一段時間好好與自己相處,學習不與自己爭辯、學習擁抱自己的內心裡那些被深深傷害、被背叛,而始終把自己關在塔裡哭泣的那個人,不管他是小王子、還是長髮公主。

第二件事,我覺得也是至關重要的關鍵:學習重新去相信人,尤其是身邊重要的人。

在這裡我們必須去釐清一件重要的事:我們究竟在對抗的是甚麼?而我們想要守護的又是甚麼呢?

那些我們想像中與我們意見完全相反的人,他們想要守護的又是甚麼呢?他們抗拒的是甚麼?為什麼他們如此抗拒?

這些年我緩慢學習到,一個張牙舞爪暴怒的人,一定有他想要小心翼翼保護的事物;一個習慣酸言酸語的人,有一個膽小又希望他人能看見的心願。一個情緒激動的人,有他在意而切中生命議題的痛點;而一個冷漠的人,有一段習慣性受創而不願再重蹈的歷史。

所有事物的本質,總是遠比表象來得複雜。在人的世界尤其如此。
而眾多的人所構成的事物,好比政治,則是複雜的多維次方。

所以這一切將會非常辛苦。我沒有辦法矇著良心騙你說只要有心一切將會迎刃而解。

但是我可以告訴你,只要有心,事情會慢慢地好轉。

就像很多人,他們都在去年受了傷,但是他們沒有放棄,用自己的方法,努力去了解對面陣營的人。有人用他的專長,去改良議題澄清的工具、改進溝通的效率;有人用他的專長,在公共領域去制度化杜絕足以威脅國家的危機;有人用他的專長,讓大家放鬆心情;有人用他的專長來撫慰每個受傷的心。

.

在我敲著鍵盤的當下,窗外天色慢慢翻出魚肚白,我們正在迎接2020年的第一個日出。在幾個小時前,我們的兄弟之城,鎮暴警察在跨年的七分鐘後射出了20年代這個decade的第一顆催淚彈。

我沒有辦法告訴你,當你醒來後,一切就會不一樣了。那樣甚麼都不做被動地等待世界會變好的事情,不可能發生在我們這個外有強敵侵門踏戶、內有家賊防不勝防的危機小國身上。

永遠要記住,能夠解除魔咒的,就只有當你「願意」,當你有值得信仰的價值、值得守護的事物、一個心靈的歸屬、一個在各種意義上的「家」,那麼,這些就值得你付出一切來爭取、突破困境的覺悟與決心。

當你覺得困惑的時候,不要忘了,好好看著意若思鏡,擁有力量的魔法石,一直在你的口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