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1日 星期六

米湯粥

跟阿嬤學煮米湯粥
米湯粥的比例》白米:水=1:15(米杯)。

《料理筆記》
(1) 若要有較多的米湯,水的比例可以增加至20。
(2) 可依喜好選用糙米或胚芽米,營養更豐富。
糙米僅去除穀殼,保有精米去除掉的種皮、果皮及糊粉層,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這三層恰恰是富含維生素、蛋白質及脂肪
《作法》
(1) 將米輕快掏洗2-3次,過濾洗米水
(2) 加入所需水量(可以先浸泡20分鐘再煮),蓋上鍋蓋,中火煮滾,轉小火續煮2分鐘,熄火悶30分鐘。再開瓦斯攪拌煮一下,讓米粒更加糊化,米湯更美味。
(煮的時候,適時攪拌,讓米粒均勻受熱,更易糊化煮熟。)
節能省瓦斯的煮法→利用鍋子的餘熱將米粒悶熟。千萬不要一直開著瓦斯煮粥,瓦斯會用很兇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糙米湯怎麼煮
將洗好、瀝乾水分的糙米放進平底鍋,用小火慢慢地烘焙到變成黃褐色、快燒焦的程度。 在鍋子裡面,將烘焙好的糙米加入水,用中火煮30分鐘左右,即可當糙米茶飲用,當水剩下約一半的時候,用調理機攪勻即可當糙米濃湯飲用可以用黑糖調味。

《笑迎風雨》東城百合子 著
米湯的治病作用,一聽完渡邊醫生的話就馬上熬了一碗:先把糙米放鍋裡炒一下,然後加7倍的水一起煮,煮好後再用篩網過濾米湯

原文網址:https://kkne.ws/o51VZM
大米,學名粳米,別名白米、粳粟米、稻米、硬米,在中國作為食物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藥用首載於《名醫別錄》,其功效為「主益氣,止煩,止泄。」粳米藥性平和,味道甘甜,主歸脾、胃、肺經,具有補氣生津,健脾止瀉的功效,主治肺脾氣虛之神疲體倦、食少納呆、便溏腹瀉、心煩口渴之症。

夏季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雨水較多,濕熱合邪,令人感到諸多不適,如身熱汗多、口渴心煩、胸口悶、腹部脹滿、食欲不振等,有人甚至有肚子痛、嘔吐、拉稀等症狀,炒米清熱祛濕、健脾益氣,可有效緩解上述症狀。此方出自《溫熱經緯》的清暑益氣湯,其中即用粳米(15克)作為使藥,可以健脾益氣、益胃和中,加強清暑益氣之效,如需加強其健脾祛濕之效,則炒用為宜。

炒米即將大米放入炒鍋中,以小火慢慢炒至表面微黃或較原色稍深,能夠聞到米香即可,可使其酥脆,易於煎出有效物質,其產生的焦香氣,可增強健脾消食作用,而且燥性增強,更有利於除濕止瀉。《本草綱目》記載:「炒米湯:益胃除濕。」日常可配伍清熱養陰,健脾益氣之品製作粥湯、藥茶等進行調補。

需要注意的是,炒大米燥性相對較強,吃得太多、太頻繁容易使人口唇乾燥、產生內熱,因此,陰虛內熱、津液不足的人,即五心煩熱,容易口燥咽乾的人不宜長期服用。

若吸收較慢,選擇米湯;吸收和食慾良好,可選擇小米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