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合一解脫經

去年, 在去年朋友的邀請去參加合一靜心, 當時遠從中和來到敦化南路一段, 還真的是一段距離, 只參加過一次, 也是首次聽到這「解脫經」, 覺得好聽但不知內容, 後來參加「萬人合一靜心之夜愛在台灣擁抱世界」再度聽到

喜歡~大聲播放~~



「解脫經」的解釋

「使人類解脫」是Sri Amma Bhagavan的唯一熱情,這願景如神經電流般流過了合一運動的每個活動。這熱情的起源要追溯到Sri Bhagavan 3歲時,在他的經驗中,整個宇宙是他自己的延伸,他的意識一直是如此。當Sri Bhagavan開始經驗人們時,他認知到一個事實,人們並不是以與他相同的方式在經驗世界。他看到人們覺得與世界分離,他發現正是這個分離感的存在造成了人類的痛苦,Sri Bhagavan對人類困境這個最早的了解塑造了他未來的工作。Sri Bhagavan認為人類意識擁有比他今天所經驗到的,去經驗更廣闊和更豐富的真實的體驗的能力,使人類恢復他自然存在狀態的壯麗與燦爛成了Sri Bhagavan的熱情所在。

於是願景就誕生了。

存在的本質就是喜悅,它具有如愛、慈悲、連結與寧靜的吉祥特質,但是人的意識卻被概念、理念、制約與頭腦結構所束縛。Sri Bhagavan指出:「當淨化了意識的所有玷污後,留下的是生活、純粹的意識或神。」因此,Sri Bhagavan將覺醒或合一定義為「從生活本身解脫」。


以下對於覺醒的詩句闡明了Sri Bhagavan所說的「全然與無條件的自由」:
「Moksho nama jeevasya vimukthihi ethasmath
.....iti satyam satyameva stayam」

覺醒
從生活解脫
從感官解脫
從自我解脫
從頭腦解脫
從知識解脫
從制約解脫
從社會解脫
從工作解脫

這就是真理。
-Sri Bhagavan


從生活解脫
「體驗生活」是覺醒一個非常基本的層次,經文中將覺醒的人定義為能夠控制他的感官的人。依據Sri Bhagavan的說法,覺醒在另一方面是「從」感官解脫,或使感官免於頭腦的束縛。頭腦以它的批判與評論干擾了每個感官知覺,使其變地陳舊,毫無生氣。如果不是因為頭腦的干擾,人的神經系統可以透過各種感官經驗產生喜悅,無論是視覺、聽覺、嗅覺、味覺或觸覺,不論經驗的對象是什麼。因此一個感官得到解脫的人超越了頭腦的生活,經驗著感官的生活。

從自我解脫
自我是分離存在感,每當有「我」與「他人」時,結果就是恐懼,恐懼他人會對我做什麼。恐懼,生存的掙扎、比較、嫉妒、憎恨、一切其他的都形成了。Sri Bhagavan說:「自我只是一個概念。」概念就定義而言是不存在於現實中的東西,是個幻象。

從頭腦解脫
從頭腦解脫普遍的觀念不是終止頭腦(進入「無念」的狀態),就是轉化頭腦(在頭腦內在本身經驗到更大的自由與平靜),這兩者都不是Sri Bhagavan所說的解脫。Sri Bhagavan所說的解脫是不再努力去停止或改變頭腦,然後你就可以「與」頭腦同在而解脫。頭腦以它的內容獨立存在著,僅是為了幫助你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是不會干擾生活經驗本身。

從知識解脫
當Sri Bhagavan談到從知識解脫時,是從知識的束縛解脫,而不是從知識本身。當知識沒有被轉化為經驗時,它成了你經驗的障礙。阻礙生活經驗的知識是一種負擔與束縛,因此必須放下。

從制約解脫
人類幾千年來發展出了共產主義、資本主義、平等主義、民族主義、宗教主義等理念。這些理念與概念有它自己的生命,它們利用你的生命讓自己可以生存。它們以「思想的蟲子」進入你,渲染了每個生活經驗。從制約解脫不是完全沒有任何理念或概念,而是在生活的功能性事務中可以自由地選擇它們。

從社會解脫
最終人束縛於「自由」的概念本身,他以為自由是透過反對現有的制度與社會規範而實現。「自由」本質上是內在的存在狀態,在這狀態中,你不再出於恐懼而做什麼,因此沒有任何對於「社會」所代表的制度、法規或價值觀的壓制或抗拒。自由不是對於某物的抗拒,而是一種沒有對立面的意識狀態。

從工作解脫
Sri Bhagavan將行動與活動做出區別,活動是逃避內在的空虛或存在的痛苦,它作為達成目的的一種手段。你工作,開車,煮飯,清理,祈禱,因為你在這所有事情的背後有個你想去滿足的心理需求。行動是存在於物理意義上,但不存在於心理感覺上的目標或目的,經驗本身就是目的,它源自於內在的喜悅與自由的狀態。儘管覺醒的人也工作,但是他免於工作的壓制。

沒有留言: